OpenRice 主頁      English OpenRice      TableMap      開飯遊踨
   中文 | English
香港武滕鶴榮
我是香港武滕鶴榮。我最常於中環銅鑼灣尖沙咀出沒,最鍾意日本菜壽司/刺身
食評會員 8次成為首位寫食評會員
食評數目 食評數目 59
編輯推介數目 編輯推介數目 40
食評被推次數 會員推介次數 1493
人氣指數 人氣指數 10803
討論區留言 留言數目 38
上載相片 上載相片 933
上載影片 上載影片 9
我的推介食評 我推介的食評 1
我的餐廳 我的餐廳 48
關注 關注 1
粉絲 粉絲 2145
香港武滕鶴榮  等級3
關注 關注  留言 留言給此食家 
排序方法:  日期 笑臉 笑臉 喊臉 喊臉  編輯推介  餐廳總分 
顯示選項: 所有香港 澳門  
 
 
 
 
 
  文章形式 文章形式   |   地圖形式 地圖形式
共 59 篇香港及鄰近地區的食評,正顯示第 1 至 5 篇的食評
2020-06-03
Share on TwitterShare on Facebook
類別 : 日本菜壽司/刺身廚師發辦

我跟你說,「這兩間是同一集團。『琥珀』著重前菜,而另一間的寿司比較強,款式也比較多,如果有機會,可去試試看...」。

自從在「鮨琥珀」經理 Jinさん 口中獲得此資訊後,我一直蠢蠢欲試...

「她的寿司究竟有多強?」我心裏一直躊躇,無奈當時沒太多時間能外出吃飯,唯有看看網上光顧過的前輩們留下的文章和照片解饞。

六月下旬,終於有時間和太座出來吃頓飯。心想:「此時不去,更待何時?」我立即拿起電話訂座。由於是當天黃昏的訂座,我實在沒把握能訂到吧枱席。

電話響起,傳來是位女生的聲音...

「請問今晚有沒有兩位Counter?」我懷著希望地問道。
「現在嗎?」
「我現在動身,八時左右能到。」
「請等一等,讓我看看... 嗯!有的。」
「能讓我坐在中本大將前,請他為我握寿司嗎?」
「可以的,讓我告訴他。」
「那謝謝你,我們八時見!」我高興地說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...
砵甸乍街很短,遠遠就能看到鑲嵌在石牆中,那片刻著店名的木牌,還有光芒在牌後透出,醒目非常。

 
鮨店正門被一幅又大又長的暖簾遮蔽著。我翻開暖簾,踏進玄關位置,眼前除了小小地燈外,門的兩旁還各放有一撮,像馬路上看到的「雪糕筒」般形狀的塩。這種方式堆放的塩叫「盛り塩もりしお)」,在日本的習俗裡,盛り塩除了辟邪外,還有招來好運、千客萬來等寓意。 盛塩的形狀不一,除了最普遍的圓錐形外,我還見過七角錐形和八角錐形的,各有不同意思。正當我仔細觀察盛塩之際,大門忽然打開,一位身穿吳服的女侍應笑笑地鞠了個躬,我立即尷尬地站起來,攜著太座小手,走了進去。

 
今晚我終於來到這裡:鮨中本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...
可能是晚來的關係,餐房內僅有六位客人,包括我和太座。

餐房是個很深的長方形,一個 「3 + 8」11席的寿司吧枱從入口處一直伸延至廚房。我坐在吧枱較短的那邊,從側面能看到整個料場。由於看過這裡的食評和相片,中本師父的容貌早已知曉。他對我微微點頭,輕柔地說了聲「歡迎」後,就繼續為前方的一對男女客人握寿司了。 

 
我坐在席上顧盼左右,發現料場後方的木牆有點特別。 驟眼看像是聚光燈斜射木條做出的光與影,但這裡燈光柔和,也沒有特別明亮的射燈,怎能有如此鮮明的效果? 再仔細看,原來牆身用了不同角度的縱向木條,排列出讓人看到有倒影的錯覺,非常有趣。 除了木牆,我還注意到吧枱上沒有任何碟子、平皿之類能放壽司的器具,表示這裏的壽司是直接放在桌子上的。在日本,也只有高級和老牌的鮨店會這樣做,像我曾去過的「きよ田」和「新富鮨」。

女侍應禮貌地遞上餐牌、酒牌。 因要開車回家,雖然明知不能喝酒,但我依然細心閱讀:十四代黑龍磯自慢,還有一些 300ml 小瓶裝的清酒。名酒雖多,可惜價錢不太友善。無可厚非,做生意嘛!

「要喝點什麼?」女侍應禮貌地問道。
「請給我們兩杯熱茶。」

女侍應點了點頭,婀娜地離去了。

「中本師父,晚上好。」我說。
「你們好,今晚不喝酒?」
「不喝了,要開車。」
「哦... 那想吃些什麼?」
「就『お任せ』吧。」
「好的。有什麼不吃嗎?」
「不好吃的我不吃。」
「明白了。」 師父說畢,便吩咐女侍應準備。

中本師父看來有點悶悶不樂,沒精打采似的,是生意不好?還是有什麼原因? 我不知道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...
胡麻豆腐

 
不一會,侍應送上今晚的第一道前菜。像湯羹般的容器,上面放有一塊像麻將牌般大小的豆腐、數片海胆,還澆上用海藻做的透明芡汁和一小撮山葵。

「這是胡麻豆腐,請嚐看看。」女侍應說道。

我舉箸把整塊豆腐夾起吃下,這豆腐的質感很富彈性,與其說它是豆腐,倒不如說是啫喱。雖然已澆上鮮味的海藻芡汁,但胡麻的味道依然出。相反海胆卻沒甚味道,只能視作點綴。整體味道是不錯,只是份量袖珍了一點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...
海胆刺身

 
中本師父取出一只白色小碟,在上面放了三堆馬糞海胆,然後小心翼翼地放到我面前來。

「嗯,都是馬糞,不同產地?」我問道。
「對,左邊是宮城的。中間是北海道產,右邊是岩手。」
「都是東北來的,而且全是塩水海胆呢。」我說。
「厲害!你怎知道?」中本師父的眼睛稍微睜開。
「都有吃過。」我笑笑地說。(有關不同海胆的簡單介紹和資料,可參考我以前的食評:うにが食べ比べる)

三款海胆都非常新鮮,一點沒有融化跡象,而且還帶淡淡鮮甜和海潮的味道。當中,我還是覺得北海道產的味道最為出眾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...
いろいろな酒肴

 

 
自第二道的「星鰈刺身」,到第三道的「煙燻牡蠣、煮蛸」,上面剛提及第四道的「海胆刺身」,和其後的初鰹煮鮑毛蟹穴子鮟肝等,都好吃,但份量只有一口半口,就算已吃了十道各式各樣的前菜酒肴,肚子依然好像沒吃什麼的感覺。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...
第一回のお寿司

縞鰺

 
「這是『縞鰺』。」中本師父邊說邊放下今晚的第一貫寿司。

粉紅色的魚肉,在燈光下顯得剔透,那條銀色的皮下脂肪層一點沒有損傷,代表處理者刀功了得。此外,寿司的形狀也十分工整漂亮。 我伸手拿起寿司,試著透過手指來感受中本師父握飯的柔軟度。 寿司拿起的瞬間,指感有點硬,放進口裡,立即感受到魚肉的彈性和那豐富的油脂,由於溫度不冷,魚肉的鮮味沒被低溫所抑壓。酢飯是顆粒分明的那種,帶點硬,卻有口感,整體來說很好吃。


 
師父從身下的冷藏櫃中取出一個木盒,裡面放著不同的鮪魚部位。 見他利落地把「赤身」、「中ト口」和「大卜口」各切下數片後,先放在一旁回溫....

「這是條很好的小鮪魚呢。」我說。
「當然!今天剛到的。」中本師父說道。

按照傳統的先後次序,師父先把「赤身」放上。看那赤身散發著誘人的深紅,在燈光下顯得特別晶瑩。我拿起放進口中,先不說味道,雖然前後只吃了兩貫寿司,但我發現中本師父在控制醋飯與材料間的平衡拿捏得非常出色。 

不知道大家以前在吃壽司時會否留注,有些師父為了讓寿司看起來「抵食夾大件」,會故意把材料切得很大很厚。有些節省成本的,卻把材料切得又小又薄,又或者把醋飯握得比材料大。無論是哪一種情況,客人嚐到的都是失衡的味道。

話雖如此,但要做到味道平衡又談何容易呢?知道各種材料在不同季節中的味道差異是基本功,還要了解米、酢和水之間的微妙關係,最重要的,是如何拿捏寿司料的大小厚薄和酢飯的比例,沒有上十年經驗,很難掌握徹底。因此,香港很多鮨店的出品,總是在這條平衡的中線間徘徊。

這三貫鮪魚寿司,無論是最初帶有血酸味的「赤身」、有濃郁魚味的「中卜口」、還是散發著芬芳脂香的「大卜口」,材料和酢飯都能同時被嚼畢下嚥。魚肉的鮮、酢飯的甜、醬油的咸、山葵的辛、各式各樣的味道在口中調和混合,滋味一絕。

車海老

 
當我還在回味鮪魚的美味時,中本師父又放上一貫車海老寿司。 看色澤、鮮度,這裡比「鮨琥珀」差了一點,但整貫寿司的線條和形狀卻非常完美。 我拿起放進口中,溫度和口感都不太理想,肉質也較硬, 可能是煮好後擱置了一會之故,雖然如此,但蝦肉的甜味卻不能不提。正因為較硬要多嘴嚼,讓那鮮甜之味得以延長,餘韻部份還帶點蝦腦髓的甘苦,不錯吃!

北紫海胆

 
「北紫海胆。」中本師父邊說邊放下寿司。
「不會吧?」我心想,「吃不到幾貫寿司,已經出「海胆」了,莫非這頓飯快吃完了?」

我把海胆吃下,因為一直在想吃不飽的問題,所以忘了味道。

「中本師父,請問後面還有幾貫寿司?」我問。
「還有穴子玉子卷物お椀、和甜品。」
「不行,不行」我叫道,「我一點都不飽,而且剛剛瞄到ネタ箱裡還有許多食材... 中本師父,請把今天有的食材都握一貫給我吃。」
「你大概還能吃多少?」 中本師父問道。
「我的紀錄是42貫。其實你也不用在意,握就好了,我差不多飽的時候會告訴你。」
「42貫?數天前有個客人也是這樣!」
「真的假的?那最後這位客人吃了多少?」我好奇地問。
「好像也是40來貫。」
「那我們就開始吧!請你先給我一些漬物和羌片。」

中本師父放下羌片,側頭斜視著我,露出一副「你認真的嗎?」的樣子,那副沒精打采的面容頓時消失,整個人活潑起來。 他敏捷地蹲下身,從冰箱裡一次過拿出三個「ネタ箱」(裝著魚材料的木箱),平鋪在桌上,在其中一個箱子裡取出一條細長的食材,拿起柳刃,低頭處理了片刻,握出寿司,掃上醬油,最後遞到我面前來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...
第二回のお寿司

星鰈の縁側

 
「這是星鰈的『縁側』?」
「你怎知道?」中本師父吃驚地問道。
「早前我們不是吃了它的刺身了嗎?這應該是它的『縁側』吧。」
「是的。」師父回答道。

我注意看寿司時,不禁驚嘆中本師父的厲害。 一條又細又長、最多只有3毫米厚的魚鰭肉,師父不但保留了那層銀白色的皮下脂,而且作蝴蝶開後兩邊還能左右均秤,刀功非常厲害。魚肉表面劃上的刀痕,解決了醬油附著和難嚼的問題。寿司放下的瞬間,酢飯間的空氣被擠出,下沉之力帶動醬油從刀痕間緩緩流下...

我把寿司一囗吃掉,「縁側」口感爽脆,醬油的咸鮮引出了魚的甜,加上山葵的香氣...好吃極了!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...
皮剥

 
カワハギ (皮剥)?」我問。

師父點點頭。

愛吃寿司的朋友對皮剥 (剝皮魚) 應該不會陌生,其肝臟的美味更是令人垂涎,每逢冬末初春,大家都有機會吃到肥美的魚肝。但其實,夏季才是皮剥最好吃的季節。入秋後,為了過冬和生育,會不斷進食,其肝臟也因此變得肥大。 以前有師父告訴我,「皮剥這種魚,夏天吃肉美,冬季嚐肝肥」。

今晚的皮剥寿司,魚肉看起來有種「脹卜卜」的飽滿感,十分討好。吃在嘴裡,肉質緊緻彈牙,越嚼越感到那種淡泊的甜。夾在魚肉和酢飯間的細蔥增添香氣之餘還抑壓了魚腥味。吃到最後,還有魚肝的甘苦作襯托,讚!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...
春子鯛

 
「是春子鯛?已夏天了,還有春子鯛?」我說道。
「你對食材很有認識呢?」
「其實我還是有很多東西不知道,如果能向你請教就最好了。」
「隨時都行。」師父高興地說。

春子鯛的介紹,我在上一篇食評「至福の時間」中已有提及,有興趣知道的朋友可去看看,我在這裏就不贅言了。

雖然這裡和「鮨琥珀」都能吃到春子鯛,但我覺得這裡的更好吃,不是說鮨琥珀的不好,兩店的味道也大同小異,只是今晚的春子鯛,魚皮更薄一點,口感上更嫩滑一點而已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...
新子

 
師父拿出一只長形的碟,遞到我面前....

「這個要吃嗎?」

 我一看,猛地點頭...

「嘩!新子?而且這些還非常細小呢!最小的那片,跟指甲差不多大!那麼細,你是怎麼切的? 太厲害了!」
「處理也花了不少時間呢!」師父露出得意的笑容說道,又隨即拿起筷子,把不同大小的魚片依照壽司料的形狀仔細地排列在左手指節間。看他流水行雲地製作,頃刻,一貫新子壽司就放到我面前來。

「對不起,『新子』太小,我又放得太多,有一片在握的時候不小心弄歪了,請你不要介意!」 中本師父低頭道。
「我不介意!這樣小的魚,要排好已不容易,還能做出寿司,我真的非常佩服你的功力。」我說著說著,伸手把寿司拿起放進囗中。

就像師父所說,這樣細小的魚,要花上的心機和時間,往往比大鰶魚更多,不但要一尾尾小心地處理,最麻煩是要掌握浸漬的時間。 由於魚肉的大小和厚薄不一,應灑多少塩,酢漬多久才能讓每條魚有一致的味道,實在困難。塩灑多了,魚肉過度脫水,表皮質地變得乾癟,失去Q彈的口感。酢泡久了,魚肉又會發白,口感變柴。

今晚的新子寿司,雖然師父握壞了一丁點,但魚肉鮮嫩,不但漬魚的醋能和舍利互相調和,薄塩也帶出魚肉的甜,好吃極了!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...
光り物

真鰺

 
真鰺,請吃吃看。」中本師父說。
「繼『新子』後,現在是『真鰺』,看來我們已進入吃『光り物』的階段了...」我說。
「對!有不喜歡吃的嗎?」
「完全沒有。」

今晚的「光り物」寿司,除了上面提及的「春子鯛」和「新子」外,還有「真鰺」,「」和師父堅持我一定試吃的「」。

我覺得每一款都很不錯,「真鰺」的肉質細緻,像女生的肌膚般柔軟, 還有細蔥泥去腥和醬油提鮮,好吃!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...

 
」的肉質比「真鰺」更軟,加上師父在魚肉上劃了幾刀,入口只需上下顎輕輕一抿,已盡成碎塊,而且皮下油脂極豐,吃後滿口脂香,加上大蔥的辛辣壓腥,好吃!

剛剛雖然已吃過「新子」(鰶的幼魚), 再上「」已算是重複,但中本師父還是堅持我一定要吃。

上文提過,鰶魚是最能試出師父功力的寿司料之一,剖魚的刀功、鹽醃和醋漬的比例,能決定風味。我拿起寿司,發現酢飯比剛才的暖了些,又軟了些。難道師父為了這貫寿司,連酢飯也換新的?(可能是我自作多情了)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...

 
我一口吃下,魚皮有點乾硬,這可以是鹽醃時間過久,或是寿司料已放了一段時間所致。我立刻查看太座的那貫,發現魚皮表面有微細的皺紋,肉質是可以的,味道也算清爽,和溫暖的酢飯也能融合,就是那稍稍乾硬的魚皮令整件寿司失色了。

我低著頭,閉著眼,看似認真在品嚐,其實心裏正躊躇著,萬一中本師父問我味道如何,我該怎麼回答? 果不其然...

「味道如何?」
「今晚所有的『光り物』都很好吃,但這貫『鰶魚』,皮有點硬,我猜這不是今天的來貨,有可能是昨天或是前天的。」

我刻意把來貨的日期説得更早,希望師父會意到鰶魚的表面已有點乾固,放久了。

「原來是這樣,對不起,這兩貫不收錢。」中本師父說道。

我笑了笑,點了點頭...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...
貝類寿司

「現在是貝類,有不吃的嗎?」
「不新鮮的我不吃。」我刻意戳他一下。
「好的。」中本師父笑笑道。

經過剛剛的鰶魚寿司後,中本師父對我也認真起來,在ネタ箱內一口氣取出數款貝肉,逐一處理後放在一旁回溫。

今晚光是貝類就吃了七種:

 
烏貝口感軟滑、石垣貝肉質厚實、海松喰潮味澎湃、赤貝冰爽香脆、つぶ貝齒感十足、平貝甘甜軟糯、赤貝紐Q中帶勁,還有我最喜愛的煮蛤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...
煮蛤

 
師父在箱中取出兩片蛤肉,用刀處理後,握成寿司, 掃上醬汁,立即遞出給我。

桃紅色的蛤肉,加上緩緩滴下的濃郁醬汁,光是賣相已十分吸引。我拿起吃之,蛤肉柔軟有彈性,加上那香甜濃郁的醬汁,真的是越嚼越有味。 煮蛤壽司在香港不常見,因為處理繁複,又賣不起價錢,所以沒什麼鮨店要做,今日難得吃到,真是喜出望外!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...
「你真的很能吃,還吃得下嗎?」
「如果你有好吃的,我還可以。」

中本師父翻開他的木箱,又跑進廚房,最後再為我握了六貫。

 
鯣烏賊軟糯鮮甜,喉黒肉質緊緻,伊佐木口感彈牙,白蝦甜味清雅,鱒の介肉質柔軟,海胆味道濃郁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...
卷物
「差不多了,今晚全部的食材都給你吃了一遍,再來的還有穴子、玉子和湯品...」
「這樣的話,我想先吃些卷物。」
「你想要什麼卷物?」
「我想吃『乾瓢卷』,我太太要『梅紫蘇胡瓜卷』。」
「好的。」
「那個『梅紫蘇胡瓜卷』 ,加一些『鰹削り花』(鰹魚片) 會更好吃,要試看看嗎?」
「好的,麻煩你。」

師父轉身走進廚房,出來時手上多了兩條迷你胡瓜 (青瓜),我一見大喜,這種迷你胡瓜味道極爽極脆,比常見的長青瓜好吃多了。 

師父把胡瓜切頭去尾,隨即拿起身旁的木製「鰹節削り器」,拉開當中的小抽屜,掏出一條小小的本枯節,在木盒上來回刨了數下,打開抽屜查看...

「削出的『鰹魚花』是不是像鉛筆刨裡的木屑?」我開玩笑的和中本師父說道。

一切準備就緒,中本師父拿起竹簾,以純熟的手法把所有材料組合,最後灑上鰹魚花,作六段切後遞出。

 

 
我一口吃下,鰹魚的濃郁香氣直沖腦門,緊接著是芬芳的紫蘇。在口中,胡瓜的爽脆夾集著梅子的酸香,餘韻還有鰹魚的鹹鮮… 超級美味!

 
當然,我愛的乾瓢卷也十分好吃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...
煮穴子

 
「今天我們進了很多穴子,前菜時你已吃過『白燒』,現在是『煮穴子』。」

老實説,我不喜歡煮得過軟的穴子(軟到連夾起來也有困難),當然,也有一些是煮好後放在冰櫃,待吃時取出加熱至斷裂的。

「剛煮好」和「煮好後翻熱」的最大分別,就是穴子的溫度。我吃過有穴子加熱過度(可能是用微波爐加熱),師父連握也有困難,吃的時候又燙嘴,肉質也非常柴。相反,也有加熱不夠,導致魚肉內有溫度差,吃的時候也非常不悅。所以,如果大家有幸吃到即日煮好的穴子魚,就知道它能有多好吃了。

今晚的煮穴子,其肉質厚實卻又充滿彈性,整片魚肉都是人肌的溫度,和酢飯的溫度也很一致,付在上面的醬汁鮮甜和順,非常好吃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...
玉子

 
「這是最後的了。」

中本師父邊說邊放下兩塊像麻將般的玉子。表面覆蓋有一層薄薄焦糖的玉子,中心組織非常綿密,底部還有丁點汁液滲出,光看就知道很好吃了。

我夾起一塊放入嘴巴,最先感覺到是焦糖的脆,用舌頭一頂,焦糖頓時壓成碎片,緊接著的就是雞蛋的香和甜,質地就像Custard 一樣。吃著吃著,還感覺到有蝦肉的鮮…

「真好吃,是蒸的嗎?」我讚歎道。
「你怎知道?」
「我想如果用焗的話,很難做到這麼水潤。而且這個蒸法絕對困難,時間掌握也必須準確。」
「謝謝你的肯定。」中本師父終於露出滿足的笑容,鞠了個躬。
「最後我們還有水果,吃得下嗎?」
「水果是沒有問題的。」我答道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...

 
侍應把水果放上,說道:「你們對日本料理認識很多呀!」
「哪裏哪裏,你有機會和『中本正紀 師父一起工作才令我羨慕。他以前在日本的『すし家一柳』當大將,知識非常廣博,你能接觸不同素材之餘,也能學到很多方面的知識,而且你的日語能力也非常高呢!」

「不是的,我只有『N4』程度。」
「怎麼可能?! 你的程度應該已有『N2』了,繼續努力呀!」

「話說回來... 中本師父,我可以和你合照嗎?就在那幅『一貫入魂』前」。
「當然可以。」 回答後,中本師父信步進了廚房,在另一條通道上出來。

 

當我正準備踏出門口之際…

「下次要來,請早點打電話給我,我幫你預備更多材料。」中本師父説道。
「一定一定。」我回答道。

中本師父目送我們出去,微微地鞠了個躬,露出靦腆的笑容…

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...

後記:有關今晚的鰶魚寿司,我想師父是知道其鮮度的。但為了早點把它用完,很多師父也會把不是最新鮮的握給客人 (不僅是香港,哪裏都會有),如果客人不懂吃,也就過了。

我每次光顧新的鮨店,偶然也會遇到類似情況。有時候,這也是師父觀察和考驗客人的常用手段,在我以前的食評「寿司の経済学」裏也有所敍述。如果客人能正確地明示或暗示問題所在
(絕不是胡亂瞎說),師父意識到客人是懂吃的,也就不敢抬慢了。

其實有很多師父都希望遇到會吃的客人,除了能交流心得、互相切磋之外,他們也期望食客能知道其用心之處,細節所在,而不是儘管師父如何握,客人也都說好吃。 這樣子,師父的高明技術無人得悉,漸漸也會萌生輕視客人之念。
堂食等位時間: 0 分鐘
用餐日期: 2019-06-26        
是次消費: 每人約$2500 (晚餐)

評分: 味道 4   環境 5   服務 5   衛生 4   抵食 4

推介此食評

45
 
 
你覺得這篇食評:
鼓勵
期待
有趣
感動
羨慕
靚相


查看結果

2019-11-01
Share on TwitterShare on Facebook
類別 : 日本菜廚師發辦

朋友告訴我,中環開了兩間合我脾胃的日本料理, 叮囑我早點去試。雖然店名早有耳聞,但因事忙,一直沒機會光顧。今天適逢是太座和我的紀念日,就趁機前來慶祝。

晚上七時的士丹利街,人流出奇地稀疏,是中環人仍未下班? 還是早已歸家? 我不得而知。 昏暗的天色,加上街道兩旁數株疏落的街燈,令掛在牆上,印有鮨店名字的燈箱格外明亮。走近時,剛好一輛黑色的平治跑車從旁高速駛過,氣流把淺藍色的暖簾吹到翩飛翻捲,暴露後面那些會滲出淡黄燈光的石階。我攜著太座,拾階而上…

 
今晚,我來到了這裡:鮨琥珀鮨こはく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...

 
拉開鮨店的門,一個漂亮的「3 + 5」L 字型木製吧枱呈現眼前,旁邊好像還有一間小房間。 店內面積雖小,卻不失雅潔。 醬油碟和筷子不僅放得井井有條,吧枱上每席前面都放著燒有不同圖案的陶瓷「平皿」(放寿司用的平碟),在聚光燈的照射下,顯得格外奪目耀眼。 餐房燈光以柔和為主。最「吸睛」的,是料場內琥珀色牆身上掛著的一幅金銀色的畫, 這幅畫好像是用金箔和銀箔貼上去的,但又有點像現時流行的塑膠彩,有點立體感…「難道這就是店名的由來?」看得入神的我,心裡一陣狐疑…

雖然已七時有半,店內卻空無一人。

我把帶來的酒交給接代我們的男經理後,就和朋友安坐席前。 師父們可能聽見人聲,立即從廚房出來,對我們鄭重地說了聲「歡迎,歡迎」。

「這裏沒有客人,如果你準備好的話,我們就開始吧。」我對師父説。
「但你們還沒有選餐呢…」
「沒關係,都交給你…」我説。
「明白了。」師父微微點了點頭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...
師父蹲下身,從冰箱裡拿出三個「ネタ箱」。打開木蓋時,好奇的我立刻站起來察看。見今晚的魚鮮、食材,都櫛比鱗次地排列著,色彩繽紛,煞是好看。 師父從中取出一塊完整的白身魚肉,切出兩片後放到平皿上來…

「這是真鯛。」師父淡淡地說道。
「這鯛頗大條,應該不錯吃!」我説。
「你怎麼知道?」太座好奇地問。
「你細看湯霜後的魚皮一格一格的凹坑紋,大概就知鱗片大小了。鱗片越大,魚就越大。雖有例外,但至少鯛魚是這樣。」
「哦…」太座點了點頭。
「這鯛魚來自淡路島。」男經理在我們身後補充說。

有留意我食評的朋友應該已知道我最愛吃鯛,聽見經理説鯛魚來自淡路,我不其然問道:「是嗚門鯛嗎?」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...
鳴門鯛

 
如果大家有去過 淡路島  德島,應該會經過當地著名的「大嗚門橋」。從大橋向下望,時間吻合的話,會看到海上那些巨形的漩渦,「嗚門鯛」就是在這種充滿急流和暗湧的水域中成長的鯛。因長期要對抗急流威脅,所以肉質異常結實,美味程度絕非一般鯛魚能媲美。

我把鳴門鯛放入口中,隨即感受到那種只有高級鯛魚才會散發的獨特幽香。其高雅的甜味,隨著每次嘴嚼而併發,不但肉質緊緻,師父在温度的處理上也是恰到好處,比室溫略低一點,入口不冷。 魚皮脆彈,卻又能一咬即斷,配合鮮磨的「真妻山葵」和自攜的佳釀...

「唔!真好吃!」我讚嘆地説。
「謝謝!」師父邊說, 邊放下了另一道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...
城下鰈

 
「這是來自『大分県』的鰈魚」男經理又在我們身後補充。
「是城下鰈嗎?」我又問。

這次,男經理有點茫然。

「你可以幫我問問師父嗎?」

我見他好像對「城下鰈」這個日文名稱有點猶豫,我便看着師父問道:
「これは『しろしたかれい』ですか。( 這是城下鰈嗎?)」

師父睜大眼睛,舉起大母指,説道:「你是上手!」
「那裡那裡…只是早陣子剛好有吃過罷了。」我説。

城下鰈」,其實是「真子鰈」的一種,在日本屬高級品。由於在大分縣日出町「日出城海岸」捕獲,所以又名「城下鰈」。 日出町海床有很多地下湧泉出口,咸淡水交界之處,水中浮遊生物特别豐富,除了吸引吃這些浮遊物的小蝦小魚外,還吸引了專吃小蝦小魚的中、大型魚類。城下鰈吃得好,肉質自然美味。

師父從鰈魚的背、腹和鰭上各切一片給我們品嚐。背肉硬,但魚味最濃,最適合「薄造」,不但容易咀嚼,魚的甜味也較易被滲出。 腹肉較背肉柔軟,味道清淡高雅。 鰭肉又稱「縁側」,是鰈魚最活躍的一條筋肌帶,充滿膠質,口感爽脆。由於每條鰈魚只有左右兩條縁側,能吃到新鮮的已經不易,何況今晚是城下鰈的?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...
金目鯛

 
師父又在平皿上敏捷地放下兩片魚肉,我一看…
「金目鯛!」
「你真的知道很多呢!」師父道,「你也是做壽司的嗎?」
「不是,我只剛好認識而爾…」

我夾起魚肉,沾上醬油,放進口中。 魚皮被火舌舔過,雖有點兒燙嘴,但魚肉中心剛好是和暖和暖的。咀嚼間,魚的甜味自然散發,雖然沒有嗚門鯛那種幽香餘韻,但也非常好吃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...
子持ち蛍いか

 
「你知得那麼多,我不介紹了。」男經理一邊放下,一邊說道。
「這個我也認識,是『螢光魷魚』。」太座搶先叫道。

我笑笑地拿起那串「脹卜卜」、一大一小的螢光魷魚放進嘴巴,咬下去的同時,一股鮮味在口中爆發,原來裡面還有魷魚卵。
「怪不得那麼鮮美,原來還是『子持』呢!」我説,「配七味粉也很 惹味!」
「什麼是『子持』?」友人太太問道。
「持有『子』的,即是形容魷魚體內有『蛋』。」我説。
「哦」朋友太太恍然大悟 ,「即是『含卵』啦!哈哈!」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...
毛蟹

 
在大家還錯愕著朋友太太的豪人豪語之際,師父又遞上一只黑陶瓷小碗。我接過一看,裡面放有一束毛蟹肉,上邊還放了點蟹味噌。我一口吃下,柚子的芳香直沖鼻腔,蟹肉和暖,鮮甜結實。 但原來墊在底部,吸飽酸酢的胡瓜薄片更加好吃;酸酸甜甜,十分醒胃。我心想,雖然只是區區前菜,但每個細節都做得一絲不苟,色香味俱全,值得讚賞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...
文蛤

 
從一開始,餐房中就只得我們一組客人,所以連廚部出菜的速度也變快得了。 盛毛蟹的黑色小皿還未收走,師父又遞給各人一只楓葉形碟子,上面放有一只巨大的燒文蛤。在我小心翼翼,用雙手接過的同時,鼻子已嗅到燒貝那陣陣潮香。把碟子放下後,我立刻舉著品嚐。剛燒出來的文蛤很燙嘴,但肉質Q彈,燒得一點沒有過火。我把貝肉吃畢,拈起貝殼,連裏面的鮮美汁液也一飲而盡,再來一口酒... 嘩.... 讚!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...
子持ちヤリイカ

 
「剛剛見你們吃得很開心,師父說再追加這個給你們…」男經理邊放下邊說,「…『含卵』大魷魚!」
眾人一看,又哈哈地笑了起來。

在眾人又在取笑『含卵』兩字時,我趁熱吃下一塊…

「嘩!這個比『蛍いか』更好吃!」我邊吃邊說,「你看裡面那膏狀的魷魚蛋,唔.... 還有兩種口感…」

煮熟後的魷魚卵會變硬,但覆裹著魚卵的液體就變會成軟膏狀,質感有點像半熟的牛骨髓,鮮軟嫩滑。魷魚卵雖沒什味道,卻有不錯的質感,煙煙韌韌的,好吃!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...
煮蛸

 
師父從廚房取出一整只真蛸, 在我們面前把長長的蛸足切下,正要分給各人之際…

「師父,我可以吃蛸的頭嗎?」我問。
「你喜歡吃頭肉?」
「我只想讓朋友們嚐嚐不同部位的口感…」

師父笑了笑,把章魚頭重新取出,切塊後和足肉一起遞上。由於章魚足的蛋白質和氨基酸量都較頭肉豐富,口感上肯定更好吃。但是,大部份的店都著重在如何把章魚足煮得柔軟入味,往往就忽略了頭部。其實章魚的頭是很好吃的,耐嚼的質感也最適合配酒精感較重的醇酒。

今晚的章魚,足部柔軟可口,師父還灑上柚子茸來提昇香氣,不錯吃。連頭部的肉也比想像中軟彈,咀嚼到最後,還有點章魚潮香的餘韻呢。

吃過蒸蛋,終於來到寿司環節,我誇口跟師父說我很能吃,請他把今晚每種材料都握一貫給我嚐。 他睜大眼睛,有點半信半疑,但最後還是點頭道:「 好的!但如果你覺得飽,就早些告訴我。」「 當然!」我說道。

師父打開ネタ箱,把各種材料都切出一片,放到木板上回溫。 這樣做能避免寿司材料因過冷而鈍化了食用者的味蕾。在回溫後,客人就可更容易的嚐到材料的真美味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...
いろいろなお寿司

 

 

 
今晚合共吃了21貫,這裡的寿司體形較小,對女士來說可能剛好,但對我這種大胃王,就欠了一點。

以下是今晚最強的幾貫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...
春子

 
春子カスゴ,鯛的幼魚也。三到四月是最佳的品嚐季節。有人問,春子鯛到底是什麼鯛的幼魚呢? 對這個問題,真的是眾說紛紜。 有的說是真鯛,有的說是血鯛,更有人認為是黃鯛 。 據我所知,在日本,如果光說「春子鯛」,指的就是肉色像櫻花般淡粉紅色的真鯛稚魚。但因捕獲困難,所以漁民就以價錢較平宜的血鯛來填充。 後來市場上更有人開始供應價格更平宜的小黃鯛 (又名「連子鯛」)。 雖然大家都是小鯛魚,但因種類不同,味道上確實也有差。 就說魚皮的厚薄,真鯛活躍於深水,皮下脂肪豐厚,處理後口感柔軟。 連子鯛的魚皮卻又簿又硬,口感和味道比真鯛差。

今晚的春子鯛,經過塩和酢的洗禮後,魚皮帶點微酸,口味香爽清新。 淡淡的魚肉,柔軟且彈牙。 師父在上面放了點鮮磨的薑末,對整體味道起了點晴作用。今晚這貫開場壽司,漂亮!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...
鯣烏賊 (スルメイカ)

 

 
春季除了是鯛的旬外,各式各樣的烏賊也在爭妍。 雖然晚宴到現在,我們已吃過兩款烏賊,但師父依然拿出一塊處理後雪白雪白,大得跟 A4 紙一般的鯣烏賊,在我們面前先切出適當大小,再仔細地切出格子紋,握好寿司,抹上海鹽和柚子汁後送上。

「我看你很了解食材,你喜歡什麼烏賊?」師父問。
「這個問題很難回答,該看怎樣烹調吧!寿司的話,我比較喜歡『新いか』。 熟吃的話,用『障泥いか』做『印籠詰め』也不錯。 刺身就要用又爽又脆的『槍いか』。 浸漬或沖漬,就非『蛍いか』莫屬了。」。
「你說的都吃過嗎?」 師父睜大眼睛,好奇地問。
「 有幸!都吃過。」

不等他再說話,我立即把寿司吃掉。柚子很香,魷魚雖爽脆但卻有一點難嚼, 可能是師父的格子紋切得太淺,還不夠把堅硬的紋理切開之故。 雖如此,味道卻一點不遜。嚼到最後,魷魚肉還滲出那種黏黏的甜味,不錯吃!

「下一道是『車海老』, 現在廚房正在製作,請大家稍後片刻。」
「好的。」朋友說道。

這時候,我和師父剛好對到眼,他笑笑問道:「你很常吃日本料理?」
「也不是常常吃。」我回答道。
「都在香港吃?」
「日本的也有吃過。」
「你覺得香港有哪幾家比較好吃呢?」師父突然認真問道。
「 『鮨琥珀』是其中之一。」我說。
「謝謝你」師父道,「還有嗎?」

每次遇到這些問題,不知為何,腦海裏總會出現小時候媽媽那「禍從口出」的教誨,所以我就把問題轉移....

「千葉師父,我聽說你以前在六本木一間著名鮨店當大將,不知是那個名店?」
「呀!」師父嚇了一跳,「你知道我的名字?」
「我當然知道!你是『千葉博文』師父,是香港寿司介的名人哦!」

師父有點震驚,「名人?為什麼我不知道?」他抬頭看著男經理,好像在等他引證我的話。

「千葉師父在六本木的『蔵六鮨』做過。」男經理說,「你們有吃過嗎?」

我搖搖頭。

「如果有機會可以去試看看。」千葉師父說。
「你都在這裏了,我還需要去那邊嗎?」我笑說。
「那倒也是。在日本還吃過什麼店?」 千葉師父鍥而不捨地問。

我拿出手機,不好意思地給他看了看...
「哇呀!都是名店。」千葉師父說。
「像我們這種不懂吃的,人生路不熟,唯有道聽塗說了。」
「那裡那裡....像這間....和這間,不是識途怎麼知道?你有去過『齋藤』嗎?」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...
車海老

 

 
廚房師父送出數只剛燙熟的車海老,千葉師父接過後立即去頭剝殼,握出寿司。這裡用的車海老大小適中,男生剛好一口一只,女生的話,師父會貼心地從中間一切為二。

寿司的溫度和暖適中,海老身上的紅白紋理也很清晰,這是蝦子新鮮的最明顯特徵;肉質彈牙,蝦頭甘香,配合鮮甜的蝦肉,好吃極了!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...

 
「還吃得下嗎?」
「有什麼好東西?」
「鰯 ( 沙甸魚)。」千葉師父邊說邊從ネタ箱中取出一條水嫩的魚肉。
「吃!」我說道。

師父把魚翻轉,魚皮朝下,右手把刀背抵著魚肉,左手指甲拎著魚皮,然後右手一推,左手同時一拉,「刷」的一聲,魚肉被推至捲起,魚皮就平順地貼在砧板上。這種去皮法多用在「光り物」如針魚、鰺、小肌, 甚至秋刀等魚材身上。

此手法雖然我也會,但每次見到聽到,還是覺得十分療癒,尤其那清脆的「刷」的一聲後,還可順便看看師父的手藝如何。 手藝好的師父,可以把夾在皮肉間那銀色的脂肪層完整拉出,整件寿司端出來銀光閃閃,非常好看。 經驗淺或手藝不夠的師父,不是撕斷魚皮,就是撕破魚肉。 使用此法,用力平均和職人自信,缺一不行。

千葉師父在魚肉表面切出整齊的格子紋,握好寿司、塗上醬油、放上蔥茸後,就小心翼翼地端放在我面前的平皿上。我拿起寿司,正準備送入口,一股醬油混合魚脂的芳香撲鼻而來。 入口後魚肉柔軟有脂香,材料溫度亦得宜。吃這種油脂豐富的銀皮魚,個人認為魚肉不宜室溫,比室溫低 5 至 8 度,令魚的脂香控制到在口腔裡才散發是最佳做法。 我不是吹毛求疵,在日本,的確有這樣的鮨店,精準地控制每件寿司的舍利和魚肉溫度。 今晚的沙甸魚,好吃極了!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...

 
今晚先後吃過三貫鮪寿司,但無論是背肉或腹肉,始終覺得味道不夠好....

「請問今晚的鮪魚是從哪裏來的?」 我問男經理。
「我幫你問問千葉師父。」

經過一輪諮詢後,師父說鮪魚來自九州,是條小形的野生鮪魚,用「定置網」的方式捕獲。 因為是小鮪魚,難怪味道有點不成熟。 雖然春季很難捕獲肥美的鮪魚,可取的是,千葉師父堅持一定要用野生魚。 他不選擇養殖鮪,也不用冷藏的南鮪。 他對食材的執著,我是欣賞的。

說起鮪的捕獲方法,大家又知道多少呢? 除了師父所說的「定置網」外,還有「延繩法」、「一本釣」等等。下次有機會再談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...
お椀

 
今晚的湯很特別,看似味噌汁,但味噌味卻一點都不明顯,反之,口中傳來陣陣濃郁的海潮鮮。 細問下,原來湯頭用上了很多魚骨和甲殼類去淆煮,難怪又香又好喝。 此外,加入滑蛋絲也增添了不少口感。 在飲飽食醉之時,喝下這碗熱湯,的確不錯!

「覺得如何?」 男經理問道。
「不好意思,到現在還未請教你高姓大名。」我說道。
「叫我『Jin』就可以了。」
「Jin さん,今晚的食物真不錯,材料不但新鮮,而且都來白最好產地。只是寿司的款式不多,千葉師父說他已扭盡六壬,但我還沒飽。」
「你大食囉!哈哈...」Jin 打趣說道。

從我們進來到差不多離開,這位Jin 經理一直在旁打點,介紹食材,又 建議清酒給我們。原本他曾在「鮨中本」工作,後來被公司派來這裡幫忙。

「『中本』 和 『琥珀』 都是同一集團。『琥珀』比較著重前菜,『中本』的寿司款式會多一點。如果有機會,你也可以去『中本』試看看。」
「 一言為定, 今晚真是辛苦你,也謝謝你請我們喝的酒。」我向 Jin 答謝道。

 
「千葉師父,我可以和你合照一張嗎?」
「當然可以!進來『料場』吧!」
「進『料場』? 這樣神聖的地方,我真的可以進來嗎?」
「 快來,快來!」

今晚真愉快!!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...
今夜のお酒

 
十四代 龍泉 純米大吟釀

上次喝到她,是數年前在朋友的晚宴上。 據朋友說,當時的龍泉已開了一星期之久,怪不得味道不太突出,也讓我無法相信令人趨之若鶩的佳釀,味道只有如此。為探求真相,自己就買了一瓶來試看看。

十四代」這個銘柄相信就算是對清酒不太認識的人也應該聽過。位於山形縣村山市的「高木酒造」, 建於1615年,到今天已經有四百多年的釀酒歷史了。

今晚的「龍泉」純米大吟釀,是「十四代」系列中最高級的酒款。酒造選用了「兵庫縣特A區」產的最高級別「山田錦」,並精米至35%,以低溫慢速發酵,又用袋吊粹取酒液,最後注入斗瓶作冰溫儲藏熟成,真即是費功又費時,難怪產量不多。

正因為不是經常能喝到,所以我分了三個階段來細嚐。我很想知道,此酒的味道,在開瓶後的改變和流向。

第一階段【從冷藏櫃取出】

開栓。

還沒倒進酒杯,蜜瓜,熟蘋果的香氣已瀰漫在空氣中,非常誇張。 倒進酒杯後,香氣被集中在杯內的小空間,香氣更濃。 輕呷一口,雖然大家都知道清酒的主要原料是米,但龍泉的米味最多只佔30%,蜜瓜、白桃,熟香蕉等甘甜水果味道佔了60%,很奇怪地,居是還有10%的旨味。 這真是個意料之外的味道。
初開栓的「龍泉」酒精感不強,口感很順滑,餘韻短,明顯還在甦醒狀態,味道和香氣也還沒達致頂峰。

我把瓶蓋蓋上,拿到餐廳作第二回的品飲。

第二階段【在開栓又蓋回的狀態下,醒酒兩小時】

到了鮨店, 打開瓶蓋……
「嘩!很香!」朋友説。
「真的呢!這酒其實我剛剛已經打開過一次,情況竟和現在一樣,這麽遠的距離也能嗅到花果香氣,真厲害!」

我請男經理把酒倒到一個「片口」内醒,自己趁機再把龍泉多試一次。

和幾小時前的味道大同小異,但那10%的旨味消失了。 蜜瓜、白桃子、熟香蕉的味道越加提升,酒感不强,甘口,餘韻依然不長。 這樣的酒非常適合淨飲,如果硬要搭配白身魚的話,在腦内出現的只有北海道的八角魚、曹以或是笠子這種,味道比鯛更清淡的魚肉。

第三階段【在片口內醒酒】

以這種大面積接觸空氣的片口醒酒半小時後,香氣和味道達到頂峰。蜜瓜、桃子的芬芳由清香變成甜熟,酒感更溫和,餘韻變長,每次吐納,香氣在後鼻腔內纏繞不散。雖然以前也有幸接觸過一些類似的酒,但「龍泉」無擬是暫時給我最強烈感覺的一款。

奇怪的是,龍泉味道的下降速度比其他酒快。 從頂峰到味道出現明顯落差只有區區廿多分鐘。 在這個時候,香氣頓減,甜熟的味道也變得隱約。 這時的龍泉就像我數年前喝過的那瓶「一星期的龍泉」了。 我記得當時我在食評中説:「…如果龍泉真的是這等味道的話,隨便一瓶千多元的清酒就足以打敗她了…」(有興趣知道「一星期的龍泉」故事的朋友,可去看看我以前的食評:離れの客室)。

從這個實驗得知,如果要品嚐「龍泉」,開瓶後的品飲時間最好不要隔太久、也不要讓這酒大面積地接觸空氣。

以前清酒老師曾說過,品一酒,最好是把其味道在腦海中繪出圖畫。如果是這樣的話,我腦內的那幅龍泉圖應該是「 璀璨的煙花」。 大家應該明白我的意思了吧!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堂食等位時間: 0 分鐘
用餐日期: 2019-03-27        
是次消費: 每人約$2200

評分: 味道 4   環境 5   服務 5   衛生 5   抵食 4

推介此食評

20
 
 
你覺得這篇食評:
鼓勵
期待
有趣
感動
羨慕
靚相


查看結果

2019-04-08
Share on TwitterShare on Facebook
類別 : 粵菜 (廣東)中菜館酒店餐廳無翅餐廳燒臘點心同客食飯

2018年11月4日,小弟有幸參加一個由「嚐日」雜誌舉辦的「獺祭」清酒晚宴,能近距離一睹「旭酒造」社長「桜井博志」先生的風采外,又能嚐到不同等級和酒款的「獺祭」清酒,實屬難得。

 
雖然很多人已聽過「獺祭」的故事,但還請容許我在這裏贅言一下,如提到一些以前未聽過的新資料時,大家就可知道更多了。

位於山口縣的「旭酒造」創立於1770 年,屈指一算,到現今已有差不多250年曆史了。「桜井博志」先生是酒造的三代目,從 1984 年開始接手酒蔵,經過30多年的經營後,於 2016 年正式由兒子「桜井一宏」繼任,自己就去不同地方為品牌作推廣。 

「獺」,讀「擦」,不是「賴」,偶然也會聽見有人讀「賴祭」。可能「水獺」的「獺」和「瀨尿蝦」的「瀨」筆劃近似之故。 很多人問,這個名字有什麼意思? 據櫻井先生說,這個名字是他「絞盡腦汁思考時老天爺突然給他的啟發,是突然出現在他腦中的。名字沒有特別意思,但字面意思是形容水獺抓到魚兒後會慣性把它們鋪排擺放,像在做祭祀似的,故名「獺祭」。 後來再發現,原來「獺祭」剛好是日本古代詩人「正岡子規」的稱號。

2013年,「旭酒造」在銀座開設了一間名為「獺祭 Bar23」的酒吧,(可惜在今年2019年4月1號結業)2018年6月,再與法國米其蓮三星主厨 Joёl Robuchon 合作,在巴黎開設「DASSAI par JOЁL ROBUCHON」,為日本酒業進軍國際市場奠定重要基礎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.....

 
今晚的清酒宴假座於 CORDIS 酒店內的「明閣」舉行。 明閣是吃中菜的,個人認為,以「純米大吟釀」(「獺祭」的清酒大都是這個級別)來配有汁有醬、味道濃郁的中菜,味道上可能有點難以駕馭。所以這篇文章我不會着重於評論各款菜式和配酒的整合味道(這也可留給大家將來自己體會),我只着眼於各款「獺祭」清酒的味道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.....

獺祭純米大吟釀 · SPARKLING 50

 
SPARKLING 50 是利用「瓶內二次發酵」方法造成的氣泡酒,開栓時極可能有氣泡湧出/噴出,用來「祝酒」,感覺尤似香檳。 

酒色乳白,還不斷有小氣泡冒出。 放近鼻子,除了米飯香外,還有强烈的、來自酵母的「益力多」般的香氣。 把酒倒進香檳杯中時,真有點像韓國牛奶汽水「Milkis」的感覺。

SPARKLING 50 的味道酸爽甘甜,酒體厚,但酒感不强,餘韻短。 酒吞下後,殘留的氣泡還繼續在舌頭上爆破,感覺酸麻酸麻的,十分有趣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.....

獺祭磨き · ぞの先へ

 
這是「獺祭」唯一沒有列明精米步合的作品。據桜井社長説,『ぞの先へ』是「獺祭」系列中精米度最高的一款酒,精米步合大概百分之十左右。 至於真正數字,他說他也不知道,哈!

喝過這瓶酒的朋友,有沒有留意到印在和紙酒標上的字,每瓶都不大一樣呢? 原來,這些字都是日本書法家「三本一遊」先生逐一寫上的。 我心想,這酒銷量這麼高,山本先生應該每天都埋頭在寫吧!

酒色如水般清澈,而且香氣華麗:白桃、葡萄、白米飯,還有一絲乳酪酸。輕呷一口,酒感强,帶有白米飯和葡萄的酸味,配鮮爽的蝦沙拉或生蠔都十分對味。酒體薄但餘韻悠長,好喝!難怪連安倍首相也以此酒饋贈美國的奥巴馬和蘇聯的普京了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.....

獺祭磨き二割三分 · 遠心分離

 
「遠心分離」即「離心力」。 獺祭是首間利用遠心分離技術,在不接觸空氣的情況下,以每分鐘三千的轉速把酒液從 (もろみ)中抽離,這個技術能大大保留酒的香氣,防止酒香揮發。 「遠心分離」技術以前多用在分離血漿和血液,現在竟能用在釀酒上,的確是業界的一大突破。

雖說「遠心分離」能大大保留酒香,但在「即開即嚐」的情況下,酒香還是有點隱約,搖杯静待數分鐘後,以白米飯和青葡萄為主軸的香氣才得以慢慢散發出來。

此酒酒感偏強,甘口,味道帶點青果的酸和白飯的甜,酒體薄但餘韻强,我覺得配以白身魚或貝類的話,會有很好的發揮,不錯喝!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.....

獺祭磨き · 二割三分

 
就是這瓶二割三分,令「獺祭」的知名度大增。 原本釀造的藍圖只打算把酒米磨掉 75%,即精米步合二割五分而爾,但知道有其它酒造已釀造了二割四分時,為保當時「最高精米度」這個話題性,桜井社長下令將酒米進一步磨至二割三分。 就是這一個決定,「獺祭 · 二割三分」正式面世。
「獺祭」的成功,令當時的消費者認為,精米度越高,味道就會越好。 後來也有很多酒造,繼續挑戰高精米釀酒,如 7% 的「殘響」,1% 的「光明」,和近期想像不到的 0%「零響」。

這瓶酒無了論在香氣和味道上都和剛剛說過的「遠心分離」差不多(也可能是我經驗不夠,無法辨識)。 以白米飯和青葡萄為主香氣,但香氣隱約。酒感强,味道偏酸,也是以白米飯那澱粉質的甘甜作餘韻收尾。酒體薄,餘韻强。 如果要與「遠心分離」作比較的話,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這瓶,因為兩者的特性非常接近,何必多花錢? 除非你能確實分出兩者之別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.....

獺祭磨き · 三割九分

 
大家可能都知道,獺祭只選用「山田錦」造酒。 據社長描述,「每年的山田錦,品質不可能一樣,就算已經磨至二割三分,如果品質不理想,我們還是會直接用來釀造三割九分,因為,品質比什麽都來得重要。」

「二割三分」、「ぞの先へ」等酒款明顯帶有葡萄香,釀出這種味道沒有問題,而且也有很多人喜歡, 但卻給我一種有刻意要用白米複製白葡萄酒味道的感覺。 這是要進軍外國市場的釀造策略嗎?我不知道,也不敢說(其實也沒什麼不對)。

三割九的上立香有少許未熟香蕉、白花和米的香氣,可能是已開栓了一陣子,所以香味因溫度回升而得以綻放。 酒在口中,有點生香蕉和白米飯的味道,甘口,酒精感不強。酒體薄,餘韻雖無二割三悠長,但口感清爽。 

我想,如果現在一邊喝著這酒,一邊吃著鹽焗日本銀杏的話,就完美無瑕了!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.....

獺祭純米大吟釀 · 50 

 
和三割九的情況類似,如果三割九的酒米品質不達標,酒造就把它們用在這瓶裡。 雖然感覺上好像全部不行的酒米都用在這,但其實桜井社長還有其他考慮。

為了令更多人能品嚐到「獺祭」的美味,所以「獺祭 · 50」在定價上是有設上限的(撇除炒作價)。像是 1.8 L 的,日本當地亦只是賣3000多日幣左右,試想想,這麼大一瓶,才兩百多港幣,非常化算呢! 在商言商,「一分錢一分貨」,很合理吧。

「獺祭 · 50」的香氣和味道跟「三割九」差不多,只是花果香氣更為隱約,酒精感明顯强烈,甘口,酒體較薄,餘韻不長,而且到最後還多了一絲酸味。 但在 CP 值的層面上來看,絕對是一個不賴的選擇了。

註: 從2019年4月號起,「獺祭 · 50」正式改為「獺祭 · 45」。 爲了進一步提昇品質,旭酒造決定把釀造米再研磨多 5% 而得名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.....

獺祭純米大吟釀 48 · 寒造早槽

 
「寒造早槽」,照字面解釋,就是「在嚴寒的冬季釀造,在初春的一大早,把釀好啲酒壓榨出來」,給人一種「新鮮酒」的畫面。 
老實說,獺祭早就進行全年釀造,也沒分什麼寒造不寒造,只是,這瓶酒只會在10月至3月推出市場而爾。

這瓶酒特別之處,是她混合了「獺祭50」和「獺祭三割九」的酒液,混合兩者所長之外,她還是沒有經過「火入」(低温殺菌)的生酒。
晚宴在11月舉行,所以就有幸能品嚐獺祭的一款「冬季限定生酒」了。

帶著香蕉、蘋果等香氣的「寒做早槽」,其味道也十分一致,我認為她是眾多酒款中最清爽的一款,感覺上沒什麼酒精感,讓人不知不覺多喝了。 甘口,酒身薄,餘韻短,不錯喝! 如果大家喝慣了「獺祭」其他作品的話,有機會不妨找這款來試看看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.....

宴會去到最後,我抓緊難得的機會,和桜井社長來個合照,還遞上一張自製的簽名卡,請他在上面簽名留念。

桜井社長看了看,又和我談了幾句,最後贈了我一個「」字,並說道:「做任何事都要有『』。『』,信念也。」

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.....

在宴會中,我看到桜井社長充滿自信在場中穿梭敬酒,又到台上去和眾人玩遊戲,笑容滿面。但其實,「旭酒造」的成功,得來不易。

他們曾面臨破產,就連本社的「杜氏」(杜氏 - 負責釀酒的頭目)對公司的前境也不看好並毅然離開,整間酒造,連老板在內,只剩下四個,連釀酒經驗和知識都不懂的員工。 也正因為這樣,造就了一間沒有杜氏,百分百靠數據分析釀酒的酒蔵。「旭酒造」亦是其中一間可進行全年無間斷釀酒的酒蔵。期間遇到過的困難,實在不足為外人道。

 
難得「桜井博志」先生把他面對過的辛酸,如何逆境求存,如何由一間瀕臨破產、在萎縮的市場下,連啤酒都釀過的小地酒蔵,於30年間,變成現在「獺祭」能享譽盛名、暢銷世界20多個國家的過程透過文字記錄下來。 「獺祭 · 極致」這本書沒有詳述釀酒過程,反而是一本分享怎樣面對逆境、怎樣經營品牌、怎樣贏得客戶心、讓公司員工持續成長的一本「職場工具書」。

本人來回讀了三遍,覺得必須推介給現在可能正遭遇瓶頸的朋友。 放心! 書中沒有似是而非的道理,也沒有「看似可、又不行」的廢話,反而是桜井先生的親身經歷,非常寫實,不錯讀!
堂食等位時間: 0 分鐘
用餐日期: 2018-11-04        
是次消費: 每人約$2880

評分: 味道 4   環境 4   服務 3   衛生 4   抵食 3

推介此食評

12
 
 
你覺得這篇食評:
鼓勵
期待
有趣
感動
羨慕
靚相


查看結果

2019-01-19
Share on TwitterShare on Facebook
類別 : 日本菜廚師發辦

自上環的「鮨おのでら」閉店後,我一直感到惋惜,有好食材、好師父,卻敵不過昂貴的租金,無奈!

記得「鮨おのでら」內有三位日籍師父,一位去了紐約開店,一位返回日本,還有一位叫 Adachi 的,首次光顧時,就是他關照我的。 在我印象中,Adachi 師父做事細心謹慎,(他檢查蟹肉那認真的表情,我至今還歷歷在目。 想知道詳情,可參考我以前的食評:銀座から世界へ) 但在鮨店關門後,就不知所踪了。

有天,朋友突然傳來一張正在吃壽司的圖片。還告訴我 Adachi 師父正為她握著壽司。 我興奮地問她鮨店名稱,好讓我下次也能光顧。 大家要知道,鮨店雖多,但好師父難求。

今天太座外遊,留我獨自一人,何不去看一下這位久遺的朋友? 我隨即拿起電話訂坐,並懇請鮨店安排我坐在 Adachi 師父的前面。

今晚19:00,我準時來到這裡:鮨慎

鮨店位於12樓。 我翻開暖簾,一個又大又長的壽司吧出現在面前。 經理來迎,問過姓名後,他便領我到我的席位上,並禮貌地幫我拉開椅子。 我甫坐下,另一位女侍應隨即遞上一條摺得很整齊的白毛巾。

「先要喝些什麼嗎? 」經理問道。
「請給我一杯熱茶。」
「好的,馬上來。」

 
我環顧四周,發現整個餐房除了壽司吧以外,還有三間個室。 而在料場內,就有四塊砧板,師父們能同時服務十二位客人。

「要喝酒嗎?」經理問到。
「你們有什麼好酒? 可以拿酒牌給我看看嗎?」我問。
「好的。 我們這裏有啤酒、清酒、紅酒、白酒,種類繁多,我拿酒牌給你看。」

就在這個時候,師父出來了。

他禮貌地對我微微點了點頭,說道:「你是以前光顧過『鮨おのでら』的那位!許久不見了。」
「呀!你居然還記得我?」
「記得!」
「自從『おのでら』不在之後,我只知你們有一位師父去了紐約開『鮨おのでら』紐約店,你和另外一位就不知所蹤了。」
「那你又怎知我在這裡?」
「朋友告訴我的。 所以我就來了!還指定你呢!」
「謝謝!」足達師父一邊鞠躬,一邊說道,我還記得你能吃很多貫壽司,是嗎?」
「哈哈!我找對師父了!」
「沒問題,今晚看我的!」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......
蛸柔らか煮・ずいき

 
侍應從後面遞上一個土缽,中間放有兩塊真蛸和一片「ずいき」(芋莖)。 

「ずいき」,芋莖,芋頭葉的菜莖也。 樣子有點像西芹,在香港比較少見,就算給你遇到,大多也只是薄薄地切出一片作裝飾。 老實說,芋莖沒什麼特別味道,但裏面卻長滿像海綿般的小孔,能夠吸收並鎖住水份。 芋莖煮好後,如把它浸泡在湯汁裏,它就會發揮海綿作用,把湯汁吸收。

我把芋莖放入口中,只輕輕用上下顎一抿,裏面的鰹魚出汁立即溢出,鮮味籠罩整個口腔,像喝了一口湯似的,十分有趣。

至於章魚,我卻覺得味道淡了少許,海潮味比芋莖還來得隱約,但齒感不錯,彈牙之餘又不失柔軟,作為前菜,不過不失吧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......

羽太と縞鰺

 
師父在「ネタ箱」(放滿魚肉的小木箱)中取出兩條魚肉,各切出一片後,把一片的馬糞海胆放在魚肉中捲上,用竹筷子小心翼翼地放上我的盤子上。

「請吃吃看,左邊的是『羽太』,右邊的是『縞鰺』。」

「謝謝你。」我嘴巴雖這樣說,但我心裡暗覺奇怪,為什麼就不能乾脆地切兩片魚肉供吃,硬要捲一些其他的味道進去? 而且還要配白身魚,是魚肉不夠新鮮? 還是潮流之所趨? 我不懂。

佐吃的還有三種不同的醬油:溜醬油白醬油、和煎り酒

記得我在 openrice 的專欄『役割の物語』裡,我已有簡單介紹過不同醬油的差別,有興趣的朋友敬請搜索看看,在這裏我只作簡單的介紹。

 
溜醬油 (たまり醤油)
百分百由黃豆釀造,味道最鮮,適合壽司刺身之用。

白醬油 (しろ醤油)
用小麥釀製的醬油,顏色金黃,最適合用在椀物中。

煎り酒(いりざけ)
很多人不知道是什麼,甚至連名字都沒聽過,其實在以前的日本,它可是比醬油更普及。 古時醬油非常昂貴,不是平民百姓能經常接觸得到的調味料。 人們就用鰹魚、昆布、梅乾、料酒等容易取得的材料,混合出這種叫「煎り酒」的佐料。 

煎り酒擁有出汁的鮮,梅乾的酸,也酒的微澀,能去除魚腥之餘,又有提鮮作用,在當時非常受人歡迎。

今晚有煎り酒佐白身魚,可真喜出望外。

「你不喝酒嗎?」足達師父問道。
「不是不喝,這裡的好酒不少,但酒價實在有點…,所以…」
「那我請你喝,是我自己的… 來自我的家鄉… 那當然沒有公司的出名。」
「你家鄉的酒? 我更有興趣呢!」

註:欲看酒評,請往文末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......

貝刺し

 
足達師父遞出一只圓碟,上面有三款貝類…

「這是螺貝、赤貝和海松貝,請試試看!」

其實經過去年的貝宴後,印象中也沒有遇過能比當時更新鮮的了(想知道去年貝宴的情況和一些貝類的特質,請參考我以前的食評:
初冬の贅沢 (第一弾)!! 貝の宴)。 今晚的三款貝,質量上也是相當不錯的。 螺貝齒感爽脆,嘴嚼時「嗦嗦」作響。 日本產赤貝體形雖小,但味道凝聚,師父在貝肉上切上整齊的刀痕,好讓佐料能留在貝肉上。 海松貝潮味突出,餘韻悠長… 都不錯吃!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......


 
「今晚我們剛進了些鮪魚,我就做兩款給你吃。」師父一邊捧著裝有鮪魚的木盒,一邊對我說。

見他低下頭、彎著腰,小心翼翼地從長長的鮪魚肉中切出兩大片,把不齊整的棱角切去,隨即拿一片進廚房。 當再送回師父手上時,魚肉以被炭火烤過。 師父拿起筷子,輕輕的把一生一熟兩片鮪魚肉,分放在我面前的碟上。

我把生鮪魚輕輕沾上咸味偏淡的白醬油後放之入口。 處於室溫的魚肉,散發著鮪魚的芳香,而且非常彈牙。 生鮪魚的鮮,配上山葵的清甜,不錯吃。

烤過的鮪魚油脂被熱力溶解,佈滿魚肉表面,配以鮮味溜醬油,又是另一種不同的滋味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......

白身魚の蒸し

 
侍應突然從身後出現,放下一個瓷器小皿說道:「請試試我們的蒸白身魚。」
「是什麼魚來的?」我問。
「羽太。」
「哦…知道了,謝謝你。」

羽太,石班也。 種類繁多,我也不好意思問侍應小姐那是那種羽太了。

小皿中的魚肉看似雪白幼嫩,我趕緊一口吃下。 魚肉的確很柔軟,澆在上邊的「獻汁」也令魚肉的口感變得滑上加滑,但整體味道有點太過清淡,也缺乏鮮味。 最可惡的,是那一小撮柚子胡椒,它不僅令整個清淡的菜式變得鹹辣,還一下子把魚的味道全部覆蓋,敗筆!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......

イクラ・毛蟹・時不知鮭

 
足達師父雙手捧上一個漂亮又精緻的碟子,上面放有毛蟹、鮭魚和一匙鮭魚子…
「這是『時鮭』,是種特別的鮭魚,油脂比普通鮭魚更豐富。」師父說。
「呀!以前在「おのでら」也有吃過!當時你還給我看那『時鮭』的證書呢。」
「是嗎? 我都忘記了。」
「比起那個,我更在意鮭魚上面那一小撮白色的是什麽, 是山…葵…嗎?」我猶豫地說。
「是山葵。」
「是… 北…海…道…產的?」
「嘩!!你真的很內行!很内行!了不起!」
「那裡是,只是我在北海道旅行時遇過吃過而爾。」被讚的我有點飄飄然。

所謂的「白山葵」,也稱作「山山葵」,其實是辣根 (Horseradish)。 眾所周知,我們經常見到的綠色的山葵,是水生的。 這種白山葵是土生的,雖然在很多歐美地方也有種植,但因為水土的關係,日本的辣根味道較温和。雖然如此,但它比起水生的山葵也是辣上一倍有多,放在油脂豐富的時鮭之上,除了抑壓魚腥外,還有去除油膩感的作用。

「味道如何?」師父睁大眼睛,等待著我的答案。
「時鮭嫩滑、油脂豐富,白山葵的辣味很足,你放的量剛剛好,非常美味!」
「多謝。」師父一邊說,一邊鞠了個躬。

我微微笑了笑,把其餘兩款也逐一吃下。 蟹肉溫暖鮮甜,而且還微微混合了蟹味噌,不錯吃。 鮭魚子充盈飽滿,在口中一邊咬,一邊「啪啪」地爆,口中傳來一陣鮮甜…好吃極了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......

赤鯥醬油焼き

 
侍應放下一個小藍碟子,說道:「這是燒赤鯥,請慢用。」

碟中最吸引我的,不是赤鯥,而是放在「最中」裡的一堆白泡沫。我夾一點點放入口中,本以為泡沫會有什麽特別味道能和赤鮭配著吃,但原來什麼味道也沒有。

「是蛋白嗎?要怎樣吃?」我問師父。
「應該是放一些在魚肉上一起吃?吧!」師父一面茫然地答道。

我照師父的意思,把泡沫塗在魚肉上吃下,魚肉烤得不錯,皮香魚軟,溶解的泡沫微微降低了醬油的咸鮮和油脂,但這是泡沫的真正作用嗎? 我不得解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......

炙り鰯

 
「今晚有新鮮的鰯,要吃嗎?」
「當然要。」我點頭道。

師父笑了笑,從木盒中取出一條完整的鰯,只三兩下,就把魚肉削骨去皮,再在魚肉上切出刻紋,用火槍近距離地把表面一下子燒熟,捲入蘿蔔苗,灑上七色胡麻、細蔥和蘿蔔蓉後遞上。

我一口吃下。 魚肉柔軟、油脂豐富,室溫的魚肉配上涼冷的蘿蔔蓉,冷熱在口中交集,有趣!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......


 
足達師父從廚房接過一只碟子,我一看,碟的中央有兩塊鮑魚,下面還有一小堆綠色的烏冬。師父拿起柚子,往磨蓉器上輕輕磨了兩下,柚子蓉隨即散落在鮑魚表面。

「這是煮鮑魚,下邊是用鮑魚肝醬混合過的稻亭烏冬。」師父說。

我看到鮑魚表面有許多切痕,心裡一沉,但還是一口吃下。 

我輕輕的只咀嚼了數下,鮑魚已變成碎片,其應有的Q彈口感完全喪失,而且味道一閃即逝,没有了越嚼越有味的感覺。 

我明白廚房師父的用意,想藉著刀功把堅硬的鮑魚組織切斷,好讓客人更容易進食。 但他卻遺忘了鮑魚應有的口感,也證明了刀功的好壞,絶對有改變食物味道的能力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......

色々なお寿司

 

 
「我知你很喜歡吃壽司,所以我打算每樣都握一貫給你吃,希望你能吃飽。」
「真的太好了。」我説。

今晚合共吃了19貫寿司和一本手卷,雖然食材上沒有多大驚喜,但勝在用料新鮮,配合足達師父精細的手藝,非常不錯吃。

當中,有些絕對難忘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......

鰈縁側

 
自吃完第一貫的星鰈壽司後,我就一直嚷著要吃縁側。 足達師父打開他的ネタ箱,發現他盒中的鰈縁側不太新鮮,更隨即跑到其他師父處「借貨」。借來的縁側雖然較為短小窄長,但顏色透明有光澤。 師父把它作蝴蝶開,握好寿司後再在上面沫上細塩和柚子汁。

縁側寿司爽脆無比,邊嘴嚼邊「嗦嗦」作响,像吃海蜇頭一樣,齒感十足,好吃!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......

墨いか

 
足達師父取出一捲墨魚肉,切走第一片棄掉,把第二片厚厚地切之下來。本以為他要在魚肉上劃刀紋,怎知他把整片墨魚切成粒狀,然後把全部的墨魚粒放在指節間,三兩下便握成壽司。 我拿起放入口中,只輕輕一咬,魚肉立即四散,因為切口極多,用不着太過咀嚼,以順暢地滑入喉嚨。 墨魚柔軟鮮甜,襯托著酸咪咪的赤酢飯,不錯吃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......

赤身漬け

 
今晚的赤身,色澤好極。 足達師父淺漬了一會後,本來已呈鮮紅的魚肉變得更深紅。 師父再次取出白山葵,放了一點在魚肉上。之後,小心翼翼地放在我面前的碟子上。

赤身漬的味道濃郁,醬油的香味,和山葵的辛辣在鼻腔內互相纏綿,口中的赤身散發著運動型帶血肌肉的酸味,好吃極了!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......

海胆おぼろ昆布締め

 
師父取出一塊木板,上面放有一大片被昆布夾著的馬糞海胆。 師父從中切出適合的尺寸後,隨即握出壽司送上。

這種昆布夾海胆,形態有趣,其實這是對海胆的一種調味方法。 把海胆夾在像薄紙一般的「おぼろ昆布」間,利用滲透作用,把昆布的谷氨酸溶解,借此提高海胆的鮮味。 遇到一些味道較淡或不是時令的海胆時,這個做法很不錯,如果海胆品質和味道好的話,這就等同暴斂天物了。 更重要的,是這做法也有壞處。

今晚的海胆昆布漬,昆布的咸鮮味反客為主,奪去了海胆應有的柔軟,海胆的味道也因其水份被吸走而銳減,口感上像一塊濃郁的咸芝士,不是不好吃,只是吃不到海胆的原味而已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......

コハダ

 
這是今晚另一貫最好吃的壽司。 魚身的處理非常優秀,魚皮一點没有損傷。 此外,浸漬部份也是恰當好處,酢酸令堅硬的魚皮變得柔軟,閃閃發亮,魚肉沒有因浸漬過度而導致發白變硬。配合微微帶酒味的赤醋飯,好吃極了!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......

とろたく手巻

 
師父切下數片新鮮的鮪魚腹肉,用湯匙把魚肉刮下,再用出刃庖丁把它細剁成蓉。又在身後的鐵盒子裏拿出海苔,放於一個小型的電爐上反復烘烤,好讓海苔變得更香更脆。 之後,他拿出卷簾,放上海苔,舖上赤醋飯,把魚蓉和切得細碎的沢庵漬放上,捲成手卷後遞出。

為免海苔受潮,我接過後立即咬了一口,「沙」的一聲,海苔應聲斷裂。 最先感覺到的,是那芳香的魚油在口中不斷擴散,魚蓉黏糯,偶爾咬到細碎的沢庵漬,又是「喀」的一聲,爽脆又帶點鹹香,好吃!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......

玉子

 

「吃飽了嗎?」
「還有好東西嗎?」
「除了『玉子』,就沒有了。你真的很厲害,把我這裏全部的東西都吃了一遍。」
「你是取笑,還是稱讚?」

師父笑笑的放上兩塊玉子,我一看,發現雖然這兩塊都是玉子,但做法各異。 一塊是用傳統方法慢火烘焙;另一塊,表面又光又滑,應該是用蒸的。

烘的那塊,口感像戚風蛋糕一般鬆軟,而蒸的那塊,就像布了一般軟綿密。各有特色,都非常好吃!

宴會的尾聲,我把自己的拙作送給足達師父,還告訴他,他在「鮨おのでら」的英姿也給記錄在書裡面,希望他留作紀念。 他嚇了一跳,邊翻看,邊道謝。
結賬時,他遞上新的名片,並非常客氣的送我往電梯處…

「有空再來哦!」他叮囑我道。
「一定一定!」我說…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......

「千代の園」EXCEL 大吟釀

 

今晚,足達師父請我喝的,是來自他家鄉「熊本縣」,名為「千代の園」的大吟釀。

千代の園酒造」建於明治29年(1896),是當地頗有名的一間地酒蔵。 除了釀酒、釀醋和味醂外,他們還釀製一種可能只有熊本縣才有的獨特的酒:「赤酒」。 

熊本縣位於日本南部,天氣較熱,在炎熱的地方釀酒,在漫長的發酵過程中,酒很容易因細菌的影響而被酸化。 古代人們想到在酒醪中加入木炭灰,利用強鹼性來「防腐」和「中和」酸性。長期被浸泡的木炭灰,慢慢令酒液變成赤紅色。後來人們就稱這樣的酒為「灰持酒」。 因為顏色呈赤紅,所以也稱「赤酒」。

因加入木炭灰的關係,赤酒的酒體很厚,還帶有一種奇怪的味道。來後又因清酒的出現,使赤酒越來越少人喝,也越來越少酒蔵生產。

現在,赤酒可能只會在元旦喝「屠蘇」(日本元旦喝的祝願酒)時喝到,由或者直接用在料理上。

選用了熊本酵母來釀的「千代の園EXCEL」,酒色清澈如水,把酒杯放近鼻子,一股稻米和白飯的氣息徐徐飄進鼻腔,香氣簡單純實。 

喝上一口,雖明知添加了釀造酒精,卻完全沒有厚重的酒精感,每口都是稻米和熟飯的味道。 酒體偏薄,卻難得清爽。 餘韻短,但喝到最後,口腔居然會出現像口香糖味道的一絲甜,這應該是來自殘餘的熊本酵母。 我覺得,熏香的酒喝多了,喝這種清爽的酒,也是非常不錯的!
堂食等位時間: 0 分鐘
用餐日期: 2018-08-02        
是次消費: 每人約$2300

評分: 味道 4   環境 5   服務 5   衛生 5   抵食 4

推介此食評

24
 
 
你覺得這篇食評:
鼓勵
期待
有趣
感動
羨慕
靚相


查看結果

2018-11-26
Share on TwitterShare on Facebook
類別 : 日本菜壽司/刺身廚師發辦

早在4月份,我已安排今晚的海栗宴。

6 至 8月是海胆最時令的季節,可惜近年日本天災多,海胆價格也因此變動很大。 幸好,在得到日本供應商和鮨店的合力幫忙下,海栗宴終於能順利舉行。

馬糞海胆、蝦夷馬糞海胆、紫海胆、北紫海胆、赤海胆、白海胆… 對許多喜愛吃海胆的人來說,這些名字都耳熟能詳,但到底這些名字代表了什麼? 它們是同款的海胆嗎?大家又知不知道自己在吃什麽海胆呢?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.....

差之毫釐,謬之千里。

「馬糞海胆」和「蝦夷馬糞海胆」,雖然名字相似,但它們是不一樣的生物。「馬糞海胆」在海水溫度較暖的地方生長,遍佈極廣,由九洲沿海至東北地區都可發現它的蹤影。 而「蝦夷馬糞海胆」只集中在水域較冷的北海道一帶。 順帶一提,以前的北海道,就叫做「蝦夷」。
 
除了產地外,兩者在體型甚至生殖腺的顏色也不太一樣,(大家應該知道我們吃那黄黄的海胆肉,其實是生殖腺吧!)馬糞海胆體型小,生殖腺呈橙黄色;而蝦夷馬糞就較大,生殖腺呈橙紅色。

再來說說「紫海胆」和「北紫海胆」。跟馬糞海胆的情況相似,「紫海胆」多生活在九州和日本中部的温暖海域,是日本產量最多的品種。 除了日本之外,它們也廣泛散佈在中國大連沿海和韓國的海域間。

至於「北紫海胆」,大部份產於北海道北部的寒冷海域,而且它應該是日本食用海胆中,體型最大的了。 兩者的生殖腺都呈黃色,所以也引來一些商人把平價的紫海胆冒充北紫海膽出售。

還有一種叫「赤海胆」,據說是海胆中最好吃的。 這種海膽以前曾在東京灣一帶出現過,但現在已經極難找到了。

海胆的主要食物是昆布和海藻,北海道盛產高質昆布,在這種得天獨厚的環境下,海胆的品質怎能不好? 所以,現時世界上最好的海胆,大都是產自北海道。

上面提過,在日本不同地方,不管是日本東邊的太平洋,或是西邊的日本海,都有海胆,如宮城、淡路島、兵庫等,不同地域的海胆所吃的東西各異,所以在味道和顏色上也有所分別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.....

今晚我們搜羅了十多種不同的海胆。 我促請師父把它們一字排開,好讓大家能拍一張海胆大合照。

 
「嘩,這個海胆宴可是史無前例,你拍片後也傳個copy給我,將來如有客人問起有關海胆的事,我也可看圖解說一下。」師父說道。
「好的。」我回應道。

「嘩! 有什麼好東西吃?」一把不熟悉的聲音突然在我後面響起。

回頭一看,卻有個熟悉的臉孔在我面前。

「許先生,你好,是否我們太嘈,騷擾到你?」我喜出望外地說道。
「沒有,沒有。 聽到你們這邊很熱鬧,過來看看有什麼發生。」
「哦,我今晚舉辦了一個海胆宴。」
「是嗎? 怪不得這麼多海胆,我有沒有份?」
「當然有!當然有!你的東西很快送到給你。」師父說道。
「許先生,如果你不介意,可否和我合照一張?」我厚著面皮問道。
「 好的,在這裏嗎?」

就這樣,我們一眾就和「冷面笑匠」一一合照了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.....

「如何開始吃?」師父問道。
「我認為由淡味吃至濃味比較好,萬一味道太單調的話,就吃一些其他壽司緩和緩和,你覺得怎樣?」我說。
「好,那我們由新鮮的帶殼海胆開始吃吧。」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.....

1. 殼付き紫海胆 (青森產)

 

師父先把一只巨形牡丹蝦切開一半,放進海胆內,掃上醬油,再遞出給各人。 接過海胆後,我把五片「肉」逐一挖出,逐放進口中先嚐一嚐原味。 我認為,這種殼付的紫海胆雖然新鮮(剝殼前連刺都還在動),但味道只屬一般,肉薄且餘韻短。 還好師父配以牡丹蝦,蝦肉的甜味和軟黏的口感把本來單薄的海胆味道變得有層次多了。

 

以前吃殼付海胆時,有師父放鮪魚腹肉,也有放鮭魚子,甚至兩種都放。 但在味道上,我認為要突出主角的味道才是重點,如果放進的食材令整體美味下降,又或是和主角的味道相抵消,那就本末倒置了。

「現在,我們就由南往北吃吧!」師父說道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.....

2. 佐賀唐津產馬糞海胆

 
「先來一款產自日本南部佐賀的海胆。」

可能北海道的海胆太出名,所以甚少人會注意南方的海胆。 佐賀的「呼子港」是個很重要的漁港,很多日本的天然鮪魚都在那裡捕獲、處理、拍賣,當然也不乏當地海胆。 唐津海胆看起來雖是薄薄的、像營養不良的一小片,卻韻含著北方海胆所不足的豐富的海的味道。

 
師父把五、六片海胆重疊並握成一貫,我迫不及待,立刻吃下。 口中頓時傳來一陣濃烈的金屬味,像吃生蠔時,偶然也會有這種味道。
南方海胆沒有北方海胆般軟甜,也沒有像會融化般的水份。 有的,是那種結實的質感和帶衝擊性的重口味。 我可以接受,但席間卻有人問師父海胆是否有問題,為什麼有銹味。這次連師父也考起了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.....

3. 兵庫淡路島由良の馬糞海胆

 
師父見第一款不討好,立即握出第二貫來緩和氣氛。

「這款海胆來自淡路島,又請大家試看看。」
「這款的樣子和剛剛那個差不多,小板木盒裝之餘,海胆還反過來放,會不會不好吃?」友人問道。

 
雖然心存懷疑,但大家還是吃下了。
「嘩,這個味道不錯呀!好柔軟,好甜!」
「當然好吃,大家知道淡路島出產什麼?」師父問道。

見大家沉默不答,我立即充補:「很多呀!洋蔥、鯛魚、海苔…」
「還有藻塩。」師父説道。
「是哦!」我恍然大悟。
「不錯,淡路島附近有豐富的藻類生長,所以這裏也出產很多高質海胆。 據説這些海胆在高塩的環境下生長,味道特別清甜。」師父說。

我把壽司吃下,淡路的和唐津的相比,確實是柔軟清甜得多,而且還有一種磯香和咸味,就是這種咸,使海胆有了甘甜的餘韻… 不錯吃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.....

「接下來的三款,都是日本名牌海胆供應商的出品,它們全都位於北海道。」師父說,「你們要用軍艦海苔還是要直接握?」
「直接握好了,可試一下它們的真味道。」朋友說。

其實我知道直接握製是困難的,北紫海胆不但厚重、含水量多,而且柔軟非常,用豆腐來形容絕對不為過。 握製時萬一用力過度,海胆隨之被壓爛。 握一、兩件還勉強可以,但一口氣握十六件,真的有點難度。

師父經驗豐富,想出了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法。 他先握好醋飯,在上面放一片海苔,再把厚重的海胆放上。 海苔能吸收水份、也有固定海胆的作用,還可為整件壽司增添幾分磯香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.....

4. 北海道北紫海胆(東沢水產)

 
「這是『東沢』的北紫海胆。」

我向師父點了點頭,然後把壽司一口吃下,剛開始嘴嚼,胆海已溶解,口感 creamy,濃郁的海胆味充斥著整個口腔,隨著口腔回溫,海胆的味道進一步提升…

 
「哇!真好吃,勁有海胆味。」友人們驚訝地叫道。

這是師父終於露出一絲滿足的笑容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.....

5. 北海道北紫海胆(羽立水產)

 
「再來是『羽立』的海胆。」

用同樣的方法,師父又放上一件海胆比酢飯還要多的壽司在我們面前。

 
「嘩!這件比『東沢』的更好吃。」我說。
「你真會吃,在今晚這三板名牌海胆中,最貴是它。」

「大家應該有同感吧,『羽立』和剛剛的『東沢』相比,味道更加好吃。 我想這是因為『羽立』的含水量較少,所以味道更凝聚,更濃郁… 真的好吃極了!」我說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.....

6. 北海道北紫海胆(橘水產)

 
「試完這件才作結論吧。」師父說完又遞上一貫。

 
其實,三間公司的海胆,外型都差不多,顏色也大同小異,光看外表真的難分高低。 但一吃之下發現,「橘」的質量雖高,但相比其餘兩間,今晚只能屈居第三。 硬要挑骨頭的話,只能說它的味道是三間中最淡,但質感卻同樣是如忌廉般軟滑。

「我覺得三件都很好吃呢!」朋友說道。

我笑了笑,點了點頭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.....

7. 北方四島(塩水)蝦夷馬糞海胆(鷗洋水產)

 
「接下來的是『北方四島』的蝦夷馬糞。 今次我用了軍艦海苔,大家快吃!」」

北方四島是指北海道以北的幾個島嶼,這裏的人口非常少,而且也沒什麼經濟活動,島上的居民靠捕魚等活動來維持生計,正因為沒有大污染,所以這裏的海胆,質量非常高,而且他們慣用塩水或海水來加工海胆,不用明礬,能品嚐到最接近當地海胆的真正味道。

 
師父從膠盒中倒出海胆,濾走塩水後,直接做出軍艦壽司。 以我個人的認知,蝦夷馬糞的味道屬瞬間爆發形,味道一下子綻放,又一下子消失。 這款塩水蝦夷馬糞的餘韻沒有北紫海胆來得明顯,可能是浸泡在水中的關係,多多少少把味道沖淡了一些吧。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.....

8. 北方四島蝦夷馬糞海胆(海水)

 

 
「塩水海胆」和「海水海胆」都是用膠盒承載的,分別在後者注入了當地海水,保留了海胆最原始的風味,是真正的「無添加」。 雖然味道比任何一款海胆都來得淡,但卻有其他海胆所欠缺的海潮味,仔細品嚐的話,餘韻部份還帶一絲清甜… 不錯吃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.....

9. 岩手縣馬糞海胆

 
 
岩手是全日本海胆出產量的第二名 (第一是北海度,第三是宮城),那裡海胆之多,當地人乾脆把洗淨處理好的海胆貫進牛奶瓶中,注入海水,封印後直接售賣,豪邁非常。

大家知道為什麼有時在同一船(我們叫一板板,日本稱一船船) 海胆內有著深淺兩種顏色呢? 其實海胆也有雌雄之分,顏色較深的是雄性精巢,較淡的就是雌性卵巢。

大部份海胆加工廠不會對非高級品進行細分,所以混色的情況十分常見,也慢慢變成岩手海胆的特色,他們有時還會別出心裁地把深淺兩種顏色拼合出不同的圖案,十分有心思。

 

今晚的岩手海胆,味道濃郁甘甜,配上醬油的咸鮮和香脆的海苔,好吃!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.....

10. ロシア產蝦夷馬糞海產 (丸恭水產)

 

如果大家查一下地圖,不難發現北海道北面其實和俄羅斯非常接近,中間只隔著一個「鄂霍次克海」,所以俄羅斯產的海胆質量也非常高。 今晚師父特別為我們準備了從俄羅斯捕獲的海胆。

 

論品質,俄羅斯和北海道的沒大分別,顏色橘紅,味道凝聚,雖然餘韻有點短,但味道帶衝擊性,絕對會吃上癮!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.....

11. 利尻產蝦夷馬糞海胆(小川海產)

 

利尻、羅臼、日高,是日本三大高質昆布,利尻昆布生長於北海道最北的沿岸一帶,水清且冷,海胆以這第昆布為食,品質可想而知。
今晚的利尻馬糞,師父特別選來「小川海產」的出品。 

席間有人問到同樣是產自北海道,不同的加工廠有什麼不同? 其實,主要是看加工廠的歷史、規模和與漁民的關係。

出名的海胆廠像「羽立」、「東沢」等,他們的挑選都很嚴格,質素不好的、重量不夠的,他們都不要。 這些大廠願意花較高的錢購買漁民辛苦捕獲的優質海胆,慢慢地,一級的海胆都集中在他們手上去了。 

也有一些小型海胆工場,集結了當地漁民,為他們處理捉回來的海胆。 這些小型的加工廠,不像大工廠般擁有超高級的海胆,但卻為大眾消費者,提供了質優價廉的選擇。

 

今晚這貫利尻產蝦夷馬糞的味道非常好,味道濃厚,雖然與海苔同吃,但風味和香氣一點不減,美味非常!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.....

12.浜中產蝦夷馬糞海胆(平川水產)

 

位於「釧路」和「根室」之間的「浜中町」,有一片名為「霧多布濕原」的著名濕地。 山上帶礦物質的水,透過地底、山澗和河川,流經這片濕地後再入海,鹹淡水滙合之處,水中的生命體特別豐富,自古就是個著名的天然漁場。 此外,這裏素有「昆布森」之稱,昆布品種比其他地方多,出產的海胆,味道自然不遜於人。

 
師父在我面前放下一貫滿戴海胆的軍艦壽司,我一口吃之,味道有點淡,不像預期一般濃郁。 可能吃到這個階段,濃郁的海胆已經吃了不少,所以對味道的追求越來越苛刻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.....

キンキ塩焼き

 
「看來淡味的海胆暫時已不能滿足大家了,讓我們來轉個口味吧!」師父笑說道。
「師父們也休息一下吧! 要喝清酒嗎? 還是來杯啤酒? 隨便叫,我請!」
「好呀!好呀!」 料場內的師父們齊聲道謝,臉上也終於流露放鬆的笑容了。

不一會,廚房送來一份「塩燒喜之次」,魚皮燒得又香又脆,魚肉部份既柔軟又充滿油脂。 雖然只有小小兩口,但那份鹹香足以喚醒我們那些被海胆味寵壞的味蕾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.....

13. 根室產蝦夷馬糞(高橋商店)

 

「這是哪裏產的?」我問。
「等一等,讓我看看。」師父一邊查看木盒,一邊回答。
「是北海道『根室』。」
「那和『浜中』的有什麼不一樣?」
「分別不大,因為兩處非常鄰近,只是,剛剛的是特級品,現在這個是普通級。」
「噢! 這也不錯,有不同級別才能比較,下次到別的店就知道其他人用什麼了。」我說。

師父笑而不答。

「還是軍艦壽司嗎?」師父問。
「你有什麽好提議?」
「卷物如何?」
「海胆卷?蠻難捲的。」
「是嗎?」師父冷笑一聲。

師父拿出竹簾,放上海苔,按上酢飯,在上面豪邁地放上一層又一層的海胆,再小心翼翼地捲起海苔。生怕海苔受潮,師父迅速把海苔卷作六段切,掃上醬油後立即遞出。

 
我看海胆卷的中心呈半流質狀態,心中想起很久以前在「鮨魯山」吃過的海胆卷。 但今晚這個明顯比當時的更大一點,中間的海胆也多很多。

雖然師父說它是普通品。 但吃過鹹香的喜之次後,海胆的味道又重新變得可口,醬油的鮮味襯托出海胆的甜… 好吃極了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.....

14. 蝦夷馬糞 x 北紫海胆

 
「剛剛那三板最貴的海胆還剩餘一些,而且這裡還有一盒未用的蝦夷馬糞,你們認為要如何處置?」師父把所有剩餘的海胆通通放上來說道。
「我記得上次在上環的『志魂』吃過他們的混合海胆,味道著實不錯,既有馬糞海膽的衝擊力,又有北紫海胆的悠長餘韻,不如我們也來一個混合的海膽壽司吧!」我說。
「好呀,試看看!」

朋友一致同意,師父也點頭稱好。

不如我用『赤海胆』做出卷物,像剛剛一樣,然後再放『白海胆』上去,好嗎?」師父問。(伏筆)

「好的。」我答道。

雖然心知這明顯是省力的做法,但見師父整晚忙過不停,也就由他罷。

「嘩!剛才那震撼的海胆味道又回來了!好好吃呀!」朋友叫道。

這點也不難明白,把兩種海胆的長處合二為一,這無疑是今晚最好吃的一貫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.....

今夜のお酒

 
今晚喝了不少美酒,數目之多,恐怕很難在今次的食評中一一品評,如大家有興趣看酒評,較後時間可留意一下小弟的網誌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.....

題外話:
對於海胆,不同人,甚至不同師父均有一套自己的說法,究竟「赤海胆」、「白海胆」,到底是什麼東西? 明明是「紫海胆」,師父又說是白海胆,到底是什麼回事?

九月下旬,小弟有幸去參觀最後的築地市場,對於這許許多多的迷思和謬論,有什麽比直接詢問海胆職人便加可信?

2018年 9月26,清晨 04:55,我於築地市場,伴隨有一名業內人士和一名翻譯…

「小朋友?為什麽對海胆有興趣?」
「對於海胆,我很多疑問,在尋找答案時,遇到不同的說法,也不知誰對誰錯。 所以今次冒昧拜候,希望得到達人你的正確答案。」
「有什麼問題?」
「在香港,我常聽到人說 『赤海胆』、『紫海胆』、『白海胆』甚至有『黃海胆』和『綠海胆』。 這麼多的『顏色』,究竟是以海胆的外殼顏色來分?還是以它生殖腺顏色來分?」
「在日本,常見的食用海胆只有四種:『馬糞』、『蝦夷馬糞』、『紫』,和『北紫』。『蝦夷馬糞』和『北紫』多數是北海道產,也有來自同國外,像加拿大,和俄羅斯等。 『赤海胆』以前的東京灣有過,但現在已經沒有了。『綠海胆』?你是指『山椒海胆』嗎?」
「我沒有吃過『綠海胆』。」
「當然,這種『山椒海胆』不好吃,沒人吃的。」
「那是用外殼顏色來分嗎?」
「以前真的是這樣,像赤海胆的刺是暗紅色的,紫海胆是深紫藍色的,而你說的白海胆、應該是『爪白海胆』,刺也是灰白色的,綠海胆是山椒綠色的。」
「你說是以前,那現在呢?」我又問。
「現在很多海胆都是來自北海道,那邊的人懶惰得很。他們加工時,看到蝦夷馬糞海胆生的殖腺顏色偏赤,就叫『赤海胆』。北紫海胆的偏白,就叫『白海胆』。」
「原來如此,難怪我在香港吃到的明明是『北紫』,他們又叫『白海胆』,連師父也跟著叫它白海胆,搞到好像稀有品種似的…」
「哈哈,不止這樣,北方的『馬鹿們』把馬糞海胆也分赤和白呢!」
「什麽?!」
「你知道馬糞海胆的生殖腺也有兩種顏色嗎?」
「知道,是雌和雄嘛。」我戰戰兢兢地答。
「對對對!雌白,雄赤!」那邊的『馬鹿』!」
「終於明白了,還有一個問題。」
「說!」

我從背囊裏拿出紙和筆…

「海胆有很多個不同的名稱,如『海栗』、『雲丹』,我聽人家說,海胆在不同的情況下,會有不同的名字,是這樣嗎?」
「這個我就不清楚了。『海栗』不就是海中的栗子嗎,形狀很像吧!『雲丹』,聽別人說,是描述它的生殖腺。 海胆的生殖腺像一朵『雲』,『丹』是紅色的意思…」
「哦,我完全明白了,謝謝你。」
堂食等位時間: 0 分鐘
用餐日期: 2018-07-20        
是次消費: 每人約$2000

評分: 味道 5   環境 4   服務 4   衛生 4   抵食 4

推介此食評

30
 
 
你覺得這篇食評:
鼓勵
期待
有趣
感動
羨慕
靚相


查看結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