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50
108
24
等級4
2016-02-18 3505 瀏覽
早起的鳥兒有蟲吃,在氣溫只有九度的週六,我比上班日更早起床,睡眼惺忪的來到川龍,誰叫這兒的茶樓朝六午二,睡上三竿根本不會吃得到。一直去開的都是端記,其實有另一家叫彩龍的,未到過彩龍,但偏愛上端記能讓你遠矚的二樓陽台。坐得高,看得遠,來到山水茶樓,眼光不局限於茶杯中旋轉後沉澱的茶葉碎。位於大帽山山腳,這正是不少行山友的聚腳點;通達度不高,有小巴、巴士直達,當然駕車會較方便,茶樓前的空地可以放上不少車輛,不愁沒位泊。樓高兩層,地下有室外位置,怕曬的可以撐起太陽傘,或是躲到室內去。大枱細枱都有,位子自己找,茶葉自己放,蒸籠自己掀,點心自己拿,這是沒有人服侍的自在。喜歡戶外景色,但又不與酷陽直視,上二樓找座位是最好不過。除了能眺望遠山綠色盎然的景致,特愛這層的喧鬧。人的談話聲和雀鳴聲此起彼落,好不快樂。當你在室內的密閉環境下聽到這種聲音,我相信你會說是吵耳的噪音,而非閒適的配樂。由於四面還山,加上沒有窗的屏蔽,真的只有九度!識坐一定坐二樓,開揚景致只是原因之一,還有獨有的山水和掛在簷邊的雀籠。「山水」,非指看到的,而是能觸及的。附近的淙淙溪水,以水管引入端記的二樓作食水之用,誇張得有人會專程盛
更多
58 瀏覽
0 讚好
0 留言
早起的鳥兒有蟲吃,在氣溫只有九度的週六,我比上班日更早起床,睡眼惺忪的來到川龍,誰叫這兒的茶樓朝六午二,睡上三竿根本不會吃得到。一直去開的都是端記,其實有另一家叫彩龍的,未到過彩龍,但偏愛上端記能讓你遠矚的二樓陽台。坐得高,看得遠,來到山水茶樓,眼光不局限於茶杯中旋轉後沉澱的茶葉碎。
62 瀏覽
0 讚好
0 留言
位於大帽山山腳,這正是不少行山友的聚腳點;通達度不高,有小巴、巴士直達,當然駕車會較方便,茶樓前的空地可以放上不少車輛,不愁沒位泊。
54 瀏覽
0 讚好
0 留言
樓高兩層,地下有室外位置,怕曬的可以撐起太陽傘,或是躲到室內去。大枱細枱都有,位子自己找,茶葉自己放,蒸籠自己掀,點心自己拿,這是沒有人服侍的自在。
94 瀏覽
0 讚好
0 留言
96 瀏覽
0 讚好
0 留言
喜歡戶外景色,但又不與酷陽直視,上二樓找座位是最好不過。除了能眺望遠山綠色盎然的景致,特愛這層的喧鬧。人的談話聲和雀鳴聲此起彼落,好不快樂。當你在室內的密閉環境下聽到這種聲音,我相信你會說是吵耳的噪音,而非閒適的配樂。
58 瀏覽
0 讚好
0 留言
由於四面還山,加上沒有窗的屏蔽,真的只有九度!
111 瀏覽
0 讚好
0 留言
識坐一定坐二樓,開揚景致只是原因之一,還有獨有的山水和掛在簷邊的雀籠。

「山水」,非指看到的,而是能觸及的。附近的淙淙溪水,以水管引入端記的二樓作食水之用,誇張得有人會專程盛一些回家泡茶。雀友群集於這碩果僅存的「雀鳥茶居」,其雀籠都給一迸帶來,掛在簷下好讓鳥兒曬太陽、透透氣。鬥蟀撚雀是你我都不曾深究、但只懂欣賞的高雅玩意,恐怕我們老去時把玩的,是電玩裡的Animal Farm 或是P&D轉珠遊戲;我本想寫たまごっち他媽哥池,但恐怕比我年輕的九十後未必知道是什麼了。
89 瀏覽
0 讚好
0 留言
水滾茶靚,到樓下沖一壺靚茶。放多放少,要濃要淡,自己動手來,當這裡是家好了。主要供應四款茶葉,有水仙、香片、普洱和壽眉,茶芥只是三蚊位,恐怕只是回本之用,亦沒有理由去控訴茶葉的質素平平。其實另有售較高級的茶葉,詳情要問店家了。
53 瀏覽
0 讚好
0 留言
我這年紀談不上是茶道中人,膚淺的只從味道出發。獨愛普洱的濃釅、越陳越香的韻味。觀色、聞味,後品韻,這裡的普洱中規中舉,苦甘味不持久,但勝在夠沉實。
61 瀏覽
0 讚好
0 留言
茶和點心都是在地下自取,出籠的點心像層層疊般放著,或許有個 hidden agenda 分類的放,但稀客如我要像玩對對碰般,隨手揭一下蒸籠看看有什麼供應。放在同一堆的,甚至是疊在同一棟的,又不一定是相同的食物。Forrest Gump 在戲中說過,"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. You never know what you're gonna get.",正是反覆的揭著籠浮在腦海中的畫面。
44 瀏覽
0 讚好
0 留言
小點$12,中點$14,大點$20,頂點$35,沒有點心紙蓋印,到結帳時我都不知點了幾多客大中小點,這價目只是讓客人心裡有數,根本沒有列明什麼點心屬於哪個類別。鐵盆空間有限,先拿了三客點心醫肚。
65 瀏覽
0 讚好
0 留言
包得不算工整的糯米雞比拳頭稍大,瓣開即嗅荷葉香。糯米不算過份黏著荷葉,質感軟熟不過腍。餡料隱若能看到雞肉、叉燒、冬菇,鹹蛋黃卻不著跡。雞肉以小粒狀呈現,並非我渴望吃到的雞翼。略嫌汁少,未能把餡料的精華帶到周邊的糯米飯。雖不至乾巴巴,卻少了一份肉汁的惹味。
糯米雞
88 瀏覽
1 讚好
0 留言
薑蔥牛柏葉如一個小汪洋,這正是還未開始吃的樣子。份量偏小,好在牛柏葉厚實彈牙,不會韌得要像咬橡筋般拉扯。
薑蔥牛柏葉
53 瀏覽
0 讚好
0 留言
薑蔥汁不算太油膩,香味完全滲透入牛柏葉裡,惹味非常。整體味道不俗,失分在於份量,畢竟不是大集團,沒什麼QC可言。你可能會說「見到咁少你又拎?」,無法子,我就是想吃牛柏葉。
45 瀏覽
0 讚好
0 留言
雞包仔一籠三個,塞滿了蒸籠。包皮微微裂開,露出內裡的雞肉餡。雖然表皮看起來粗糙,咬下尚算軟綿,不過談不上軟滑,還欠一點細膩。
雞包仔
39 瀏覽
0 讚好
0 留言
37 瀏覽
0 讚好
0 留言
餡多不一定是好,元朗大榮華的叉燒包和雞包就是出名厚皮的。少餡不太是問題,但偏在一邊就不太理想。雞肉餡肥肉不多,混入少許冬菇等配料,味道不過不失,但餡少得有點寡。
39 瀏覽
0 讚好
0 留言
37 瀏覽
0 讚好
0 留言
馬拉糕和奶黃包是我最愛的甜點,有雞包仔就不找奶黃包,因而選了馬拉糕。這糕點在不同酒樓的質素變化可大,發酵時間、氣溫以至食材有別,都容易影響成品,能清晰地見到三層氣孔的不算常見。這客馬拉糕像一個四方柱體,上面是淡泥黃,底層是較深的啡黃色。
馬拉糕
67 瀏覽
1 讚好
0 留言
看不到傳統的「頂頭橫氣孔,中間細孔,底部直氣孔」,只是氣孔尚算幼細和分佈均勻。至於鬆軟度,用筷子壓在馬拉糕上,應該看到我的確有用力吧,可是筷子不能再壓下去,顯示它不算鬆軟。底層的顏色零舍不同,估計是篩粉時間不足之故,多餘的粉都沉了底,令底部的密度增加,有損口感了。
46 瀏覽
0 讚好
0 留言
蛋糕香氣十足,但瑜不掩瑕,質感不夠蓬鬆和柔軟,愧為馬拉糕了。
37 瀏覽
0 讚好
0 留言
叉燒腸估計是手拉的,熱騰騰的夠軟綿,米香濃鬱,但腸粉皮未夠滑和薄,又是未夠細膩。就憑目測,不太看到叉燒粒的顏色,腸粉皮是甚厚的說。
叉燒腸
68 瀏覽
0 讚好
0 留言
叉燒粒不算少,平均地散佈在腸粉內;叉燒蜜味充裕,在甜豉油襯托下,味道不俗,惟欠細滑度。要吃腸粉,最好是十時前,售完即止。
34 瀏覽
0 讚好
0 留言
46 瀏覽
0 讚好
0 留言
蝦餃燒賣,為點心的代名詞,擇一來試。不是我拿鐵盆爬樓梯不穩,揭開蒸籠就是這個樣子,四隻蝦餃東歪西倒的。除此之外,賣相是無可挑剔的,蝦肉透過半透明的外皮,脹鼓鼓的呈淡粉色,可愛非常。外皮用上粘米粉,厚身而帶少許煙韌,帶出的嚼勁恰到好處,還做到面薄底厚的特點。濕度適中,未至於會黏住籠底的紙以弄到皮餡分離的洋相。
蝦餃
56 瀏覽
0 讚好
0 留言
邊緣的摺紋不算多,跟完美的蜘蛛肚13摺還有點距離。摺得不夠多,也就少點空間容下更多肉汁了。至於餡料,蝦肉混入冬笋粒和豬肉,鮮味十足,但肉汁稍缺,未能完全把餡料混為一體。
41 瀏覽
0 讚好
0 留言
二人吃完六客點心,飽足地請職員來點數。每人「一盅兩件」的基準下,平均每人三客,恰到好處。職員瞄兩瞄枱上的碟,皺眉兩秒,道出銀碼。由此至終都不知道銀碼,隨心的吃,才一百餘元。聽聞有名的鵪鶉蛋燒賣和獨有的客家茶果都沒有試,下回再試吧。
66 瀏覽
0 讚好
0 留言
就是這條狹窄的樓梯連接地下和二樓。欲窮千里目,需下點苦功和托盆功,更上一層樓。
42 瀏覽
0 讚好
0 留言
揭開大蒸籠,水氣氤氳,內裡有大大個雞包和馬拉糕。
52 瀏覽
0 讚好
0 留言
70 瀏覽
1 讚好
0 留言
各式油器都放在櫥櫃自取,流通量不算高,可能食客們注意健康,少吃油膩食物吧。
82 瀏覽
0 讚好
0 留言
69 瀏覽
0 讚好
0 留言
55 瀏覽
1 讚好
0 留言
銀針粉都有,以膠兜蓋著,還算衛生,可是其他已預備好但未弄熟的食材就放在大蒸籠內,而大蒸籠是放在地上。
74 瀏覽
0 讚好
0 留言
70 瀏覽
0 讚好
0 留言
64 瀏覽
1 讚好
0 留言
68 瀏覽
0 讚好
0 留言
順帶一提,其實十點後是有小菜,包括燒味,大概$55至65不等,故此有燒味部,並不出奇。
51 瀏覽
0 讚好
0 留言
55 瀏覽
0 讚好
0 留言
1561 瀏覽
1 讚好
0 留言
1641 瀏覽
1 讚好
0 留言
吃完點心,可以到附近的河背瀝逛一下,出門向左前方走1分鐘便是。(忽然覺得自己在寫遊記)這裡有一大片西洋菜田,其西洋菜除了供貨給端記外,零售給散客都可以的。數年前來過買菜和行山路過,至今仍風貌依然。總好比一些人造的油菜花田,為商機而破壞原有生態。
66 瀏覽
0 讚好
0 留言
山水清澈得見底,可知這裡的山水並非浪得虛名。
73 瀏覽
1 讚好
0 留言
起筆寫此篇食評(或是半遊記半食評),才發覺自己沒有好好想過,各款點心怎樣才是上乘之作。飲茶對我這代年輕人來說,彷彿是流於指定動作,什麼家庭聚會呀、節慶呀,「哦」的一聲,到酒樓去。接著就是等位呀,劃點心紙呀,哦點心到了,埋頭吃。當時沒有「唐記包點」、「添好運」這些加入速食文化演變而成的「點心店」,上一代人視到茶樓嘆茶為一種享受,或許會像我們吃精緻下午茶之前會欣賞一番才捨得吃般,視點心為巧手精品,意義不止於裹腹和消磨時間。

端記吃的是懷舊和置於山水間呷熱茶的風味,點心質素平平,大部分的造工都未夠細膩。價錢相宜,茶芥便宜得很,不失為郊遊的用餐之選。
119 瀏覽
0 讚好
0 留言
吃在萬水千山中,我們都不會過於挑剔,茶杯的漩渦中,藏住了上茶樓的情意結。
(以上食評乃用戶個人意見 , 並不代表OpenRice之觀點。)
張貼
評分
味道
環境
服務
衛生
抵食
用餐日期
2016-02-06
用餐途徑
堂食
人均消費
$50 (午餐)